2011-08-24 16:42:10
本报讯(记者金力维)苹果公司的商业成就令其创始人乔布斯从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延伸为一门显学。市场上,研究乔布斯的书多如牛毛,乔布斯的个人传记也在五种以上。日前,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和奇虎360总裁周鸿祎两人又策划了一本《乔布斯传》,授权磨铁公司出版,而这本书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只有一个,是中国作者写的。听来是不是显得很山寨?
李开复曾在苹果公司任职,尽管那是乔布斯被苹果流放期间,无缘与其共事。他以在苹果公司的一手经历、人脉,引荐谷歌资深软件工程师,也是传记作者王咏刚采访十几位曾与乔布斯有过直接、紧密工作联系的朋友,包括苹果公司最早的风险投资者、苹果公司前董事会成员、前副总裁、高级经理、资深工程师以及熟悉乔布斯的其他朋友。其中披露了一些此前并不受关注的事件,比如,离开苹果12年后乔布斯回归的真实情况是,他很不情愿,被董事们一步步哄骗到CEO的职位上,因为乔布斯当时觉得,回去了也不能挽救苹果,自己一定会失败。纵使如此,写乔布斯,基于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作者与乔布斯总是隔着一层,但李开复认为,反过来看这件事,中国作者的笔法、思路对中国读者来讲可读性最强,而外国人的书,因为参差不齐的翻译质量减色不少,其侧重点也未必适合中国读者。
奇虎360总裁周鸿祎自诩与乔布斯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看过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乔布斯传记。结合自身在IT界打拼经历,周鸿祎认为,乔布斯被塑造成创意先锋,是个被夸大了的神话。他说,“我们更要看到的是,乔布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既有时代机缘,IT界由技术驱动发展为体验驱动;也因为他过去三十年不断摔倒,再爬起,他所积累的每一个不成功都是后来令他敢于大胆作出决策的基石。”对于乔布斯的创新,周鸿祎也有另一番解读,在他看来,乔布斯领悟到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不需要再做重复的工作。比如,最早提出平板电脑概念的是微软,但微软一定要满足从企业到家用,要加入很多功能,一直难以上市;乔布斯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堆砌功能,而现在,他不会再和微软做同样的事情,展开技术较量,而是拿出极大的魄力,砍产品、减功能,因为他认为,IPAD不需要取代笔记本电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