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5 14:56:27
叶广芩,满族,祖姓叶赫那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10、11届政协委员。“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 1983年调入《陕西工人报》任编辑,从事新闻采编,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在创作研究室任专业作家。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采桑子》,日本题材小说《黑鱼千岁》,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蹲硪参蘖摹坊瘛缎∷翟卤ā?ldquo;百花奖”;《谁翻乐府凄凉曲》获“人民文学杂志奖”;《曲罢一声长叹》获“小说选刊奖”等。
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儿!
头一条是有“墨香”。不造作,不拿捏,从容舒展中流露书卷翰墨之气。“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把题目连起来竟是半阕纳兰词。难得她用得那么自然而现成。读其作品又令人禁不住感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意境。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内行看门道,这文风这品位,装不出来学不到家,只能是生活磨炼环境熏陶先天素质后天修养多年浸泡酿造而成。
光有墨香不算好,这作品还有革命意识、时代特征,可算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是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经过革命磨炼,又有了域外生活作参照之后,这才回头审视自己冲出来的那个“旧世界”的,所以看得清,想得深,揭得透。正因作者曾从属于那个社会群体,文学写作什么都能作假,唯感情作不得假,于是她在批判、否定那些过时、陈腐、消失了的一切时,字里行间又剪不断理还乱地流露出认同、怀恋的情结。这从社会学、政治学方面说,或许是不宜赞同必须澄清的成分,但在文学上恰好成了不可替代的“这一个”,使这些作品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叶广芩是多面手,在这之前她也写过别的题材别的风格的小说,也不错。但我认为唯有在写这批京味小说时她才发现了自己特有的灵性。写作这行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才有你存在的价值。
(本报编辑部综合)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