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2 17:20:22
西安佛教古社前身为古城西安西大街伞坊一巷古乐社,原址在今西安市西大街鼓楼什字西侧至西安市公安局所在地段之西侧为界。
伞坊一巷古乐社为民间组织的乐社,社员均为当地居民群众:有工人,店员,学生,职员,僧侣等,均在业余时间学习古乐,地点在清朝•陕西按察司(既今西安市公安局所在地)东菩萨庙内。清朝时期由住在一巷的乐寿堂•余应祥老先生担任社董和先生,教习负责古乐社的一切事务,清光绪年间,余应祥先生仙逝后由其子余登赢继任社长,并任本古乐社先生(教习)。其时该社尚称为伞坊一巷古乐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社因有僧侣加入:泾阳大寺和尚仁春,西安太阳庙门袁和尚徒弟开性,开悟,长安县白道峪兴安禅寺蔡和尚教衍,西安东关洪福寺隆庆,旁观和尚等僧侣的参加,改名佛教古乐社,但社长和先生仍由余登赢老先生担任,社员虽仍为工,农,学,商均有,但僧侣却占了多数,故传习演奏地点也移至三义庙内(今西安市西大街西安市公安局址东侧)。
伞坊一巷古乐社最初创建年代已无法查证,但根据余氏•乐寿堂所存,明、清手抄古乐谱,(抄谱年代有:明•宣德,明•嘉靖,清代有:清•顺治,清•康熙,清•雍正,清•嘉庆,清•光绪)据此推测,该社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存在,直至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新中国成立后乐社人员散落,近几十年来仅保留了西安佛教古乐社之名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社再传社长是余登赢先生的公子余铸先生,随着余铸先生传授弟子的增多,于2004年9月9日又在千年皇家寺院荐福寺(今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内)恢复了排练。
西安佛教古乐社除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二月二日进行演奏活动(舞狮、舞龙、旱船、竹马、七巧图等)外,农历六月初一在终南山南五台(观音台、文殊台、灵应台、送灯台、清凉台)进行:“祈雨,斗乐“。当月十七,十八,十九日又在西安市区的西五台(弥勒台、睡佛殿、观音台、阎王台、大台)(位于唐代掖庭宫之南墙根,宋代建寺)(今西安市莲湖路古都新世界大酒店之南)“烧回炉香”。实际上是“祈雨,斗乐“的继续。届时西安的所有古乐社,古铜器社全体出动,旌旗招展,古乐喧天,人山人海,蔚为壮观。以上两次民间“祈雨,斗乐“活动,实际上则是一次传统的民间音乐比赛活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西安佛教古乐社近代之三传社长•乐寿堂掌门人,余氏第三代传人余铸先生受聘于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教研室“长安古乐学社”担任先生(教习)。传授古乐,并主持排练了中国传统音乐第五届年会“长安古乐”,大乐《垂杨柳》的演出。20世纪90年代,余铸先生为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学社”排练了“长安古乐”演奏节目,该社出访欧洲六国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友国民众一致赞誉。
余铸先生指导培育的七位弟子:李键正研究员、冯亚兰教授、焦杰副教授、宁勇教授、程天健副教授、李铠副研究员、林吉良教授,现均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古乐”学科研究、传承、?;さ墓歉裳趿α?、教授专家。他们对“长安古乐”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原生态的传承,发展,保护,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社最高年龄者为八十三岁的社长余铸先生(2010年3月已辞世)和八十三岁的长安古乐民间演奏家李培恩先生(2008年6月辞世),本社最小的乐手是只有六岁的余铸先生的孙女余晓玫。2010年继任社长为余铸先生的公子余崑,常务副社长为余铸先生的关门弟子李铠博士。李铠博士现为西安市政协委员、民革西安市委委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八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长安古乐?;た⒘斓夹∽樽椅被嶂魅巍?br />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