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中国布局文化丝路 文化保税区成对外文化贸易试验田

2012-04-09 13:31:24

字号
随着近日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在临近首都机场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奠基,中国首个空港文化保税区揭开了面纱

    随着近日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在临近首都机场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奠基,中国首个空港文化保税区揭开了面纱。同时,这里也成为文化部命名的第二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中国正积极布局中华文化“丝绸之路”。


图为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设计图。新华社记者 摄影;张旭

  保税区:减担子、搭台子

  规划用地260亩、投资总额50亿元、2015年建成后年营业额将超过500亿元……一串数字折射出中国打造世界重要文化贸易口岸的雄心,未来,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文化产品自由贸易区和商品集散地。

  “以往工业贸易企业享受的保税区优惠政策,现在被嫁接到了文化产业上。”运营方、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向记者表示,制度创新将为企业经营减负,为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活血。

  他介绍,在文化保税区里,文化产品贸易享受“免证、免税、保税”政策,省时省钱得实惠,企业发展底气足了。他说,保税区中,企业引进租赁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无需缴关税,劳务用工报酬还免征个人所得税。销往海外的产品在进入保税区后即可申请出口退税。此外,展览、拍卖会主办方在得到相应保函后便可“轻装上阵”,不必为境外艺术品缴纳数亿元的担保金,这将有助于改变国际重量级艺术拍卖和展览较难登陆中国的局面。

  除了给企业减担子,文化保税区还为强强对话搭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资本将通过文化商品交易深度参与文化创意、电影制作等国际文化产业链,并争得一定话语权。

  与商机一同而来的还有全球智慧。著名编导陈维亚向记者表示,文化保税区不仅是国际市场的便捷通道,更是观念交流的最佳平台,这对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寻找思路十分有益。


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外景。 (资料图片)

  新模式探索初见成效

  相比之下,位于上海的“试验田”已迎来首个收获季。去年11月,坐落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原“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目前,基地已聚集近80家文化企业和机构。去年,这些文化企业贸易额达到5亿元,今年预计可实现翻番。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助理赵海生告诉记者,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虽是个较新的概念,但近几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实力不断壮大,对外文化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5.9%和28.7%,文化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也需看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还不到同期出口总额的1%。相较美国文化产业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中国文化产业实力还不强。

  数字差距的背后,是对外文化贸易的巨大潜力。中国正在为文化品牌寻找国际“航路”打造更多口岸。赵海生透露,除在上海、北京之外,未来还将有选择地在重点口岸逐步建立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通过商业渠道走向世界。

  专家表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已步入战略机遇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研究员认为,随着基地集聚起一批国内文化企业,文化“走出去”将显现规模效应。

  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启动,中国布局文化“丝绸之路”的思路日益清晰。

  “推动文化贸易发展是今后的重点。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要通过商业化模式,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赵海生向记者表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持续发展,需用产品说话,接受市场检验。

  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商业手段正是国际通行的“叙事方式”。中国需要补足文化跨国经营的短板。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认为,文化企业应具有市场意识,产品既要符合需求,又要引领口味,最终赢得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理解、尊重和向往。若偏离市场轨道,“走出去”将变成自娱自乐。

  让“走出去”更接地气,发挥民间力量同样重要。陈维亚建议,应鼓励文化微创业,丰富文化个性,加强民间互动。“创造条件激活民间的文化活力,就好像打通毛细血管,微循环加快了,‘小细胞’将汇成一支全民文化大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中国 布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