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17:07:36
正文:
前言
我們所提倡的“兒童中西文化導讀”即是利用兒童3-13歲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中、英文的學習上教導兒童直接背誦中西文化的經典:中國文化的《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孝經》、《千字文》、《黃帝內經》,西方文化中的《聖經》文學、哲學名著、《猶太經》等。其教法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背誦。
理念
有的家長、老師會產生這樣的疑問:讓不識字,不懂A、B、C的兒童讀誦這麼深奧的經典豈不是天方夜潭?明明是“死背”卻說開發兒童智慧?這不是和現代的教育觀相違背嗎?
其實誦讀教育法就是在補充現代教育中最缺失的一部分,而且是完全合乎現代教育心理學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
我們是從事教育研究的,我們一直認為現代的教育方式是急功近利的,甚至有拔苗助長之勢。幾乎所有的教育課程都是在傳授技能教育,要訓練兒童眼明手快,反應敏捷。幼兒園的小朋友除了午睡和吃點心,幾乎沒有一點空閒:唱遊、剪貼、講故事、回答老師的問題……。到了小學,除了早出晚歸的學校生活外,課餘還要上各種補習班:數學、英文、鋼琴、繪畫、作文…。父母們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一味加重兒童的負擔,生怕掉了隊,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並不排斥現代的教育方式,但事實証明誦讀卻能讓目前的教學方式效果更好,讓兒童學起來更輕鬆。
在資訊蓬勃發展的今天,電腦、網路、手機的日漸普及,使人們越來越忙碌,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如何培養忙而不亂,面對壓力從容有度,能高瞻遠囑的人才,才是我們教育的方向。兒童經典誦讀活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証明這種教學法真正起到了這種作用。
教學方法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是有熱誠,能讀拼音,就能成
為一個導讀老師。
2.「小朋友!跟我唸!」~誦讀的六字真言。
用活潑愉快,唱兒歌或背廣告詞的方式,讓兒童和老師在沒有壓
力下,自然的熟讀,而後從中取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是一種在唱
遊中學習的方式。
3. 每日誦讀二十~三十分鐘。在學校由老師利用課間、早自習或分組
活動的時間,分幾個時段背誦(因兒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時間短、
多次為佳)?;丶裔?,再由家長帶動讀誦,既能培養親子關係,又能
把誦讀經典的樂趣與好處,和家人分享。
4. 兒童的背誦速度,將在三個星期後明顯加快,因此可採取漸進的方
式,原則上。
第一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半頁。
第二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
第三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半。
誦讀的先後順序由老師根據小朋友的興趣決定。以一個班級的二
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誦,就可以進行下一單元,不需要遷就落後的小朋
友。落後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點,也有相當的功效。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課題組和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的研究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兒童經過5-15分鐘的誦讀後,情緒明顯穩定下來。幾個班級在經過四個星期的誦讀訓練後,老師皆反應學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教起來也變得輕鬆了。而班級的秩序,整潔也都名列前茅。老師不在的時候,學生也懂得自我約束,自制力也進步了。而家長也反應,小朋友不只語文成績進步了,數學和其它科目的成績也提高了。在家裡也比較聽話、孝順。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出人意料。誦讀經典時,兒童只要耳朵聽,嘴裡放鬆跟著念就行。這種直覺的學習法,能讓腦的壓力得到舒解,身心達到安定和平衡,智慧潛能得到開發,學習能力自然變好。
反覆誦讀一篇文章,能訓練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識字率。在我們所採樣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六十名小朋友經過二個月的誦讀訓練後,用國際量表來測試小朋友的注意力和識字,全部都有明顯的進步。
既然誦讀的好處這麼多,那麼讓兒童誦讀簡單歌謠也可以,美詩美文也不錯,為什麼偏要讓他們去讀那麼深奧的經典文章呢?因為經典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它們是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晶,是一些光輝的、具有永恆價值的精品。讀誦經典對兒童陶治性情,涵養氣質,培養人格智慧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零到十三歲是人類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此時理解力發展緩慢,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只鼓勵兒童背誦,不強求理解,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其實,背誦是兒童的專長,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如果不給他們背一些有價值的經典,他們就會背誦廣告,流行歌曲。相反,如果一定要求兒童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兒童所能吸收的知識就很有限了。
那麼兒童能否理解,又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所學的經典呢?其實兒童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並不是大人所能想像的,我們收集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來信,他們對於小朋友們把誦讀進去的內容舉一反三地用於現實生活,都感到非常意外和驚喜。所以大人千萬不要以為小孩不懂就不去教他。兒童的潛力是超出成人想像的,我們越去教育開發它,愈能激發兒童內在的智慧潛能。
關於英語的學習方法,我和美國的語言學教授討論時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一般歸類成“生活美語(conversation)數學法”和“拼音(phonics)教學法”,由此到記誦生字、學習閱讀而後練習寫作。如果又有這樣的訓練,不要說我們中國人說寫不好英文,以我長期與土生土長的美國朋友接觸的經驗來看,他們英文寫得好的也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原因在於現代語言教育太講求“科學式”學習,什麼都要求理解,要合乎邏輯。好好的一篇文章常被剖析得七零八落,文章原有的文氣和美感破壞殆盡。
學習發音、掌握生字,進而學習文法和寫作,對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兒童來說是強人所難。其實,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踏踏實實一句句,一遍遍地念誦,其中自然就包含了發音、拼音和認字,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也完全適用於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兒童來學習英文。實際上這種“念誦法 (Look & Say)〞”是英國早期的語文教學方法,當時的兒童上英語課時都是大聲地跟著老師誦讀經典文學作品,老師也不做太多的解釋。直到二十世紀初,這種教學法才漸漸被其它方法取代。但是現在的歐美國家都一致認為國民的英文水平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英文誦讀法”又再次受到歐美教育界的重視。所以,教師和家長們不要以為誦讀訓練只是一種“土法煉鋼”的老方法而忽略了它的重要。
實例
據我們在台灣一流私立學校薇閣小學的教學經驗,有些兒童在初接觸英文經典誦讀時,會因為不習慣,或聽不懂而不願意誦讀。上述情形發生時,請老師家長不要氣餒而放棄,只要不厭其煩的帶小朋友誦讀,或是將錄音帶一遍遍播放給兒童聽,效果一定會出來的。兒童只要一年背誦十至二十篇的英文經典文選,對其日後英語和文學水平就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學習“生活美語”,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兒童中西文化導讀是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兒童智慧開發中心的一個重要科研項目。大量的事實已証明誦讀經典對開發兒童記憶力、注意力、識字能力,對提高兒童文學修養和培養兒童的人格智慧,都有不可忽視的效果。
課程規劃
主要教材為十部經典,另選讀部份輔助教材,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共十二冊,約三年至四年完成(以每月一冊,每天一頁半之進度)。
中國(中文)
第一階段十二冊: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選讀。
第二階段十二冊:孟子、詩經、易經。
第三階段十二冊:三禮春秋選、古文選,詞曲選。
輔助教材:三字經、千字文、孝經、弟子規等等。每天誦讀十分鐘,兩
個月左右就能背誦。
西方(英文)(部分)
第一冊 | 第一篇 麥帥為子祈禱詞 |
隨著兒童理解力的提高和人生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隨時都可能對這些已存入其潛意識的經典文句產生某種“頓悟”。長大後,這些經典就會成為他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準則。當人生面臨重大決擇時,經典的智慧也會啟發、指引他們作出完美的選擇。對父母師長而言,還有什麼比留給後代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寶庫更加重要的呢?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正文:
前言
我們所提倡的“兒童中西文化導讀”即是利用兒童3-13歲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中、英文的學習上教導兒童直接背誦中西文化的經典:中國文化的《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孝經》、《千字文》、《黃帝內經》,西方文化中的《聖經》文學、哲學名著、《猶太經》等。其教法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背誦。
有的家長、老師會產生這樣的疑問:讓不識字,不懂A、B、C的兒童讀誦這麼深奧的經典豈不是天方夜潭?明明是“死背”卻說開發兒童智慧?這不是和現代的教育觀相違背嗎?
其實誦讀教育法就是在補充現代教育中最缺失的一部分,而且是完全合乎現代教育心理學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
我們是從事教育研究的,我們一直認為現代的教育方式是急功近利的,甚至有拔苗助長之勢。幾乎所有的教育課程都是在傳授技能教育,要訓練兒童眼明手快,反應敏捷。幼兒園的小朋友除了午睡和吃點心,幾乎沒有一點空閒:唱遊、剪貼、講故事、回答老師的問題……。到了小學,除了早出晚歸的學校生活外,課餘還要上各種補習班:數學、英文、鋼琴、繪畫、作文…。父母們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一味加重兒童的負擔,生怕掉了隊,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並不排斥現代的教育方式,但事實証明誦讀卻能讓目前的教學方式效果更好,讓兒童學起來更輕鬆。
在資訊蓬勃發展的今天,電腦、網路、手機的日漸普及,使人們越來越忙碌,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如何培養忙而不亂,面對壓力從容有度,能高瞻遠囑的人才,才是我們教育的方向。兒童經典誦讀活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証明這種教學法真正起到了這種作用。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是有熱誠,能讀拼音,就能成
為一個導讀老師。
2.「小朋友!跟我唸!」~誦讀的六字真言。
用活潑愉快,唱兒歌或背廣告詞的方式,讓兒童和老師在沒有壓
力下,自然的熟讀,而後從中取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是一種在唱
遊中學習的方式。
3. 每日誦讀二十~三十分鐘。在學校由老師利用課間、早自習或分組
活動的時間,分幾個時段背誦(因兒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時間短、
多次為佳)?;丶裔幔儆杉议L帶動讀誦,既能培養親子關係,又能
把誦讀經典的樂趣與好處,和家人分享。
4. 兒童的背誦速度,將在三個星期後明顯加快,因此可採取漸進的方
式,原則上。
第一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半頁。
第二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
第三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半。
誦讀的先後順序由老師根據小朋友的興趣決定。以一個班級的二
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誦,就可以進行下一單元,不需要遷就落後的小朋
友。落後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點,也有相當的功效。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課題組和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的研究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兒童經過5-15分鐘的誦讀後,情緒明顯穩定下來。幾個班級在經過四個星期的誦讀訓練後,老師皆反應學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教起來也變得輕鬆了。而班級的秩序,整潔也都名列前茅。老師不在的時候,學生也懂得自我約束,自制力也進步了。而家長也反應,小朋友不只語文成績進步了,數學和其它科目的成績也提高了。在家裡也比較聽話、孝順。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出人意料。誦讀經典時,兒童只要耳朵聽,嘴裡放鬆跟著念就行。這種直覺的學習法,能讓腦的壓力得到舒解,身心達到安定和平衡,智慧潛能得到開發,學習能力自然變好。
反覆誦讀一篇文章,能訓練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識字率。在我們所採樣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六十名小朋友經過二個月的誦讀訓練後,用國際量表來測試小朋友的注意力和識字,全部都有明顯的進步。
既然誦讀的好處這麼多,那麼讓兒童誦讀簡單歌謠也可以,美詩美文也不錯,為什麼偏要讓他們去讀那麼深奧的經典文章呢?因為經典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眾所公認的“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它們是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晶,是一些光輝的、具有永恆價值的精品。讀誦經典對兒童陶治性情,涵養氣質,培養人格智慧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零到十三歲是人類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此時理解力發展緩慢,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只鼓勵兒童背誦,不強求理解,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其實,背誦是兒童的專長,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如果不給他們背一些有價值的經典,他們就會背誦廣告,流行歌曲。相反,如果一定要求兒童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兒童所能吸收的知識就很有限了。
那麼兒童能否理解,又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所學的經典呢?其實兒童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並不是大人所能想像的,我們收集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來信,他們對於小朋友們把誦讀進去的內容舉一反三地用於現實生活,都感到非常意外和驚喜。所以大人千萬不要以為小孩不懂就不去教他。兒童的潛力是超出成人想像的,我們越去教育開發它,愈能激發兒童內在的智慧潛能。
關於英語的學習方法,我和美國的語言學教授討論時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一般歸類成“生活美語(conversation)數學法”和“拼音(phonics)教學法”,由此到記誦生字、學習閱讀而後練習寫作。如果又有這樣的訓練,不要說我們中國人說寫不好英文,以我長期與土生土長的美國朋友接觸的經驗來看,他們英文寫得好的也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原因在於現代語言教育太講求“科學式”學習,什麼都要求理解,要合乎邏輯。好好的一篇文章常被剖析得七零八落,文章原有的文氣和美感破壞殆盡。
學習發音、掌握生字,進而學習文法和寫作,對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兒童來說是強人所難。其實,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踏踏實實一句句,一遍遍地念誦,其中自然就包含了發音、拼音和認字,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也完全適用於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兒童來學習英文。實際上這種“念誦法 (Look & Say)〞”是英國早期的語文教學方法,當時的兒童上英語課時都是大聲地跟著老師誦讀經典文學作品,老師也不做太多的解釋。直到二十世紀初,這種教學法才漸漸被其它方法取代。但是現在的歐美國家都一致認為國民的英文水平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英文誦讀法”又再次受到歐美教育界的重視。所以,教師和家長們不要以為誦讀訓練只是一種“土法煉鋼”的老方法而忽略了它的重要。
實例
據我們在台灣一流私立學校薇閣小學的教學經驗,有些兒童在初接觸英文經典誦讀時,會因為不習慣,或聽不懂而不願意誦讀。上述情形發生時,請老師家長不要氣餒而放棄,只要不厭其煩的帶小朋友誦讀,或是將錄音帶一遍遍播放給兒童聽,效果一定會出來的。兒童只要一年背誦十至二十篇的英文經典文選,對其日後英語和文學水平就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學習“生活美語”,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兒童中西文化導讀是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兒童智慧開發中心的一個重要科研項目。大量的事實已証明誦讀經典對開發兒童記憶力、注意力、識字能力,對提高兒童文學修養和培養兒童的人格智慧,都有不可忽視的效果。
課程規劃
主要教材為十部經典,另選讀部份輔助教材,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共十二冊,約三年至四年完成(以每月一冊,每天一頁半之進度)。
中國(中文)
第一階段十二冊: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選讀。
第二階段十二冊:孟子、詩經、易經。
第三階段十二冊:三禮春秋選、古文選,詞曲選。
輔助教材:三字經、千字文、孝經、弟子規等等。每天誦讀十分鐘,兩
個月左右就能背誦。
西方(英文)(部分)
第一冊 | 第一篇 麥帥為子祈禱詞 |
隨著兒童理解力的提高和人生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隨時都可能對這些已存入其潛意識的經典文句產生某種“頓悟”。長大後,這些經典就會成為他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準則。當人生面臨重大決擇時,經典的智慧也會啟發、指引他們作出完美的選擇。對父母師長而言,還有什麼比留給後代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寶庫更加重要的呢?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