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7 11:50:27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核心问题研究
——以中国文化交流网为例谈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主讲人:李安
李安 原《地产风云》主编,《曲江模式》与哈佛MBA财富论坛主讲人。现重点研究“曲江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陕西通航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陕西荆山文化景区发展战略”、“蓝田四吕和谐文化旅游景区”等课题。
六月的一天,中国文化交流网高层邀请著名编剧、导演、《曲江模式》与哈佛MBA财富论坛主讲人李安先生,到中国文化交流网做客,就当下大家关心的文化兴国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核心问题,李安先生以中国文化交流网为例,畅谈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受到中国文化交流网各位战略合作伙伴的欢迎。
关于“发展战略”这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国家和大型企业集团才具有这个能力,去做这样的研究的。一般的企业,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层次去探讨这些东西,但如果一个小公司,一旦具备了这样的发展战略眼光与能力,那么,可能三、五年后,你企业的发展速度就会迅速发展壮大。
我们举个例子:马云,他创业的时候也就是七、八个人,注册资金只有五十万的一个小公司,但是马云他具备发展战略的眼光与能力,所以五、六年后,他就走向公司上市的发展道路上了,中国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家,而且不是一个,西安也有这样的。
几年前,大家在筹备建立中国文化交流网的时候,那时候,这个文化产业项目的使命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的目标都是空的。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可能具备了其中的一项,但还不完整。
通过我一年多的观察和了解,我总结了一些东西,我感觉到这些东西,可能将来对我们工作,包括生活都会带来一些有益的东西。特别是编辑、设计师还有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未来工作开展的时候,你去运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将来无论你跟任何一个客户对接,以及及任何一位级别的领导沟通,在交流“文化产业问题”的时候,就好比就像碗里的菜,以前你是一个空碗,没有东西,那我今天跟大家交流后,那么你们这个碗里就有粮食了,有水了。
然后,你学会了转换以后,就能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现在我用具体的案例,就是每一个问题我都用案例来跟大家讲,本来这个五个课题,要用三天时时间才能讲完,这样大家脑子里,才能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概念。但是,第一次不能用太长的时间,就用3个小时就够了。
你们徐总提了五个问题
这五个问题跟中国文化交流网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个问题: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
这个问题提的比较高,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提的,为什么是国家的角度呢?因为中国文化产业仅仅提出才两年零九个月,在此之前没有这个概念。就好比地铁在西安开通就一年时间嘛!去年才开通,在此之前你说西安的地铁是什么,你也没见过,我也让没见过,对吧?
可能有的人,比我们见到地铁过要早一点,那么,你真的见到地铁这个东西坐上去,花了两块钱,噢!就会体验到我今天乘坐地铁了,你就有一个很形象很直观的概念了。就是在此之前你没有见到过的时候,你就会很模糊。
要解答好“中国文化产业春天”的这个问题,很有难度,我从三个方面来试着解答: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的特性:文化有具体我们能摸的着,看的见的特性,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息息相关。
首先它具有第一的特征就是具有传承性:我们有时候听一些老师讲中国的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说来说去,说的就是文化的传承性。
这个文化,能够连续不间断的传承五千年,这就说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对比,就知道了中国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文化不能传承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会消亡。
我们打开世界史课本看看,就会发现很多国家已经消失不存在了,所以文化的第一大特性就是具有传承性,它能延续下去,它是有生命意义。
第二特征具有包容性:它能融合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它能融合到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博大、强大的东西。中华民族融合了56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它具有包容性。所以,我们的民族是博大自强不息的。
第三特征具有区域性:比如新疆、西藏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它具有区域性。
第四个特征是具有民族性:因为文化它不光是我们汉族有文化,西藏的藏民他也有藏族的文化,但它统统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中华文化”这个大的概念里,把这些所有的区域文化通通包容在一起。
第五个特征是文化还具有艺术性:就是说完了以后,还能给你画出来,我把你刚才说的话,用图画表达出来,所以它还具有艺术性。不光是有中国画,还有西方的油画,把你所说的这些事务,用图画给你表达出来,因此,文化它还具有艺术性。
另外,文化它还具有专业性、时代性、传播性等等特征。
下面我用一个案例重点讲传播的特性,因为这个传播是具有价值的。
中国文化交流网它的未来就是要重点塑造和发扬它的传播价值,就是要传播文化,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区域文化、影视文化、城市文化、生态文化、美食文化等等;文化可以创造价值,可以创造财富,那么你就要抓住它的特性。
我们今天就重点来分析一下文化它的传播价值特性,这个特性非常好理解。今天我们用一个具体案例,我们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比如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谁也离不开水,离开了水,你就无法生存。因为用常见的实物形态,我们就用“水”这个案例,来给大家讲讲它是怎么创造价值,怎么创造财富的?
那么,有人会问“水和文化”有什么关系?或者两者根本就没有有点儿关系?
水怎么可能会创造价值?怎么会创造财富呢?
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水和文化”两者是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水”的概念里面它包含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有的文化特性与特征。
比如说长江,它就是水的一个具体的体现,那么它就具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它就能流经几十个省,它具有区域性。所以我们刚说的这些文化特性水都包含有,为什么用“水”个案例来讲呢?
我觉得,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每天都跟它打交道,每天都需要它,谁都离不开它,它是生活的一个常态。那么它怎样来创造财富价值呢?
水、水源我们还要提一个重要的概念: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是有源头的,文化它也是有源头的。
比如我这里举个例子,叫汉江源头,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要做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一个专集就是讲述“汉源文化”的。我们刚说了文化它有特性,汉源文化它是区域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形态。
因为我们一会儿要讲第二个问题,叫陕西文化产业的土壤;在这个问题里面,就是说陕西有13代王朝,在这里建都,文化底蕴特别深厚。这里面就包含了“周、秦、汉、唐”文化!
待会儿,我们要讲这个个问题,所以先给大家有一个引子,水源,讲这个“汉江源头”话题;因为“汉江源头”这个概念,它就包含了所有的文化特性。
因此,“水和文化”它是有关联的,而且还是密切的关系,不可分割的;是有价值的。
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讲一下水怎么来创造财富价值、创造财富的这个问题?
通过分析水的文化特性之后,我们用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纯净水来解答这个问题:目前,“纯净水”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我用具体的一个数据,这是我2003年的时候,当时在北京做一个市场调研时候的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
现在我们许许多多的家庭,有很多人就用着这种纯净水,当时,它一桶水的标准是18.9公斤,卖5元,然后给你送到用户指定的地方,送货上门服务。现在可能这个价格就比较贵一些,当然西安也能买到5元一桶这种纯净水,也是大桶。但北京那个时候就有五块钱一桶的产品了,只要你打个电话,就专门有车给你送来,每销售一吨水产品,也就是106桶左右,那么,它可以产生多大价值呢?
大约就是530元,再加上送货上门,就是一吨水,它已经产生了经济价值大概就是530元每吨。那么,“文化”的价值,在这个纯净水产品里是怎么样产生出来呢?
它用一个广告的载体,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纯净水桶上有一个广告,我们每个人都见过。那时候北京也刚开发这个市场,广告公司给它塑造了一个价格,就是大概五千个桶,每个月报价,就是你要在我的这个桶上做广告的话,每个月的费用就是3000元,一年就是36000元,然后再给你打个折。
也就是说这个纯净水的通过文化的传播特征,已经为水的本身创造了一个非常高的增加值;这个新创造的附加值相对于原经济产值来说,这个增加值已经提升了很多倍。
那么,这个增加值到底提升了多少呢?原来厂家每销售出去5000桶产品,大约等于44.7吨,它的产值是2.52万元。也就是说你原来卖5000桶水,每一吨你只能产生500多元的价值,你需要卖出44.7吨,你才能等同这个广告传播的价值相等。
那最后的一个结论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文化特征载体的传播价值,创造了大于30倍的财富价值。原来你是530元,现在可以在产品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文化附加值,从新创造了36000元的财富价值。水还是那么多,水没有变, 数量没有变。但是财富的价值增加了,增加了多少?大约30倍,已经从530元增加到3万以上。 纯净水桶的这些广告,几乎我们天天都能见到,今天你在这个公司能见到这个纯净水桶,回到家里你可能也能见到,它就是通过这个传播的价值,今天我可以传播这个广告,明天我可以传播你这个地产广告,文化传播价值,文化创造了财富。
所以说“文化”具有文化传播的价值,可以创造价值创造财富。
那么,中国文化交流网的未来怎样来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呢?
关键问题就是要最大的塑造文化的传播价值。
所以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了解文化的特性,你只有紧紧抓住了文化的特性,然后通过具体的产品,你才能实现你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文化怎么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
刚才我用“纯净水”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今天我特意买了一瓶水,让大家更直观可以看看。如果说你光卖水的话,你卖一吨才能卖500多块钱。但是你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的载体广告,它具有传播价值,你每卖出去一桶,不但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能创造几十倍的财富。
要实现文化创造财富这个战略目标,
首先你要弄明白“中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关键问题是一定要明白现在“天下大趋势”的发展态势。那么,目前的“天下大趋势”是什么呢?
可以用六个字:“政治、经济、文化”来表达;这六个字的内涵与价值,我简要的给大家讲一下。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这六个字到目前为止,已经高深发展了40年,实际上这这六个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因为离我们生命最近的这40年,我们大家的体会是最深的。
从80年中国建立深圳特区开始,在这个年代,整个天下大大趋势都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也就是我们大家经常能听到的“改革开放”概念,中国在沿海建立了13个开放特区。整个“天下大趋势”是以政治为特色的,这里你知道这个概念就可以了。如果要详细了解,就要靠大家花时间详细了解,有空可以多读一读《邓小平文选》,会让我们了解到更多东西。
那么到了90年以后,也就十年以后,整个“天下大趋势”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已经开始转变了。这个转变它的具体结果是什么呢?是以开发“浦东新区”为特征,也就是1990年,中国政府开始建立“浦东新区”。这个时候整个“天下大趋势”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特征的,然后一直延续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政府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发展战略决策开始实施,这个战略就叫“西部大开发”。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听说过着个词语,什么是“西部大开发”,我们大家可以抽时间,可以自己多详细的去了解。
到了2009年的时候,国家开始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发布,9月26号正式多外发布,就是新华社对外发布的。所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它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是能代表国家的,是由国家来发布的。
所以,要解读好“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这个问题,刚才我给大家叙述了两个例子,就是一个铺垫。通过这两个铺垫的概念,大家就明白“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它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所以要解答好着个问题,你要从问题的源头去寻找。
刚才给大家举得例子,就是让大家明白,也就是说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
“中国文化产业春天”这个概念,它不是说气候学、天位学的这个概念,在这里指的是政治、文化因素,它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天下大趋势演变的一个过程。
从2009年9月26日,到现在2012年6月,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了两年零九个月。有一首歌叫《春天里的故事》,讲的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珠海、深圳去考察回来后改革开放,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