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西藏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繁荣之惠

2012-07-21 14:20:10

字号
“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欣赏到的宫廷藏戏,如今我们这些农奴的后代也能欣赏到了?!崩卸蚜虑煜啬饲碚虼迕袂渌怠S貌匚拇幢嘟谀?,用藏语表演,西藏文艺演出团体的精彩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欣赏到的宫廷藏戏,如今我们这些农奴的后代也能欣赏到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村民曲珍说。 用藏文创编节目,用藏语表演,西藏文艺演出团体的精彩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文艺下乡,这只是西藏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繁荣之惠的一小幕。随着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受群众欢迎、让群众充分享有文化权利的文化内容还远不止此。
    农家书屋遍及雪域高原、艺术团体建在乡乡村村、广场文化红红火火、公共文化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有序传承,还有农牧民带着自己的节目登上大舞台……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步迈进,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种文化娱乐,这一切无不显示党和政府的文化为民宗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惠及更多百姓,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的福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 “我们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我有空就来看书读报。”林芝县布久乡仲果村村民卓玛高兴地说。西藏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工程分别从2008年和2011年建设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5451个农家书屋、1700多个寺庙书屋,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寺庙书屋建设工作更是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走进林芝县布久乡仲果村农家书屋,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放着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技、养殖等出版物,这是农牧民得以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科学实用技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渠道。
    在中央政府的扶助下,西藏一大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各级文化部门也采取多种举措,使文化建设日益走向农牧区,走向群众。
     ——2011年,自治区文化厅联合区财政厅全面启动了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争取和落实免费开放经费3000余万元。
     ——自治区群艺馆、图书馆开展的“少年寒假免费艺术辅导班”、“文化进基层”、“老年人上网培训班”等免费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申请资金1125万元,开展了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地市群艺馆设备采购和9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维修工作。
     ——全面开通了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和西藏图书馆两个藏汉双语网站,结束了西藏自治区分中心没有资源管理和传输平台的历史。截至目前,西藏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中心一座、县支分中心73座、乡镇基层服务站103个、村基层点2400多个。
     ——邀请青岛、重庆文艺团体优秀歌舞节目和儿童剧到西藏开展了“春雨工程”大舞台活动,在昌都、拉萨的部分县乡演出11场。
     ——区文化厅和自治区图书馆在拉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设立便民书窗,为每个便民警务站免费配备1个书柜,无偿提供藏、汉工具书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科普及少儿图书在内的100册书籍。
    如今,不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城镇乡村,西藏的基层群众无不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成果。那曲地区那曲县那曲镇居民宫保无限感慨地说,我们不仅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我们老百姓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舞出欢乐、唱出幸福
    盛夏时节,夕阳还未躲进大山,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公园、各社区,人们已经开始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家住拉萨市鲁固社区的仓决大妈就是在散步时被歌声吸引到了宗角禄康公园:“跟着音乐声,我就过来了,看着别人跳舞自己心里也特别高兴。”
    这项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欢迎的文艺活动,就是在拉萨越来越流行的幸福拉萨规范舞学跳活动。《拉萨祝福你》、《吉祥藏历新年》、《幸福拉萨》、《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一首首规范舞的曲目,或欢快或婉转,营造出吉祥、幸福的情境。
    不论是在日光城拉萨,还是在珠峰脚下,或是在三江河畔、羌塘草原……现在,丰富多彩的广场文体活动已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广大群众增添了生活情趣,也陶冶了群众的情操。而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大众共享的广场文化,也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标志,成为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尼玛泽仁是林芝地区八一镇的一名退休公务员,今年62岁的他告诉记者,每晚都有很多市民赶来跳舞,大家先是跳半个小时的健身操,然后再跳“锅庄”,大家过得是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充实了。
    在城镇,广场文化丰富着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广大农牧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如此欢快、和谐。
     一年一度的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节、山南雅砻文化节、那曲恰青赛马节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内容,提升了活动水平,成为地区性品牌节目,同时也使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活跃。
    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西藏各级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每年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特色文化艺术节、文艺调演等示范性、导向性群众文化活动。
    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马秀珍介绍说,2011年,西藏批准成立了17支县民间艺术团,今年又新批准成立了16支县民间艺术团,全区县民间艺术团数量达到51支,落实补助经费700万元。随着文艺队伍的日益壮大,这些民间艺术团体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
    尼玛县当惹雍错湖畔,群众常常能看到翩翩的舞蹈和阵阵歌声。“带领村文艺队的演员们为各乡群众表演节目,为牧民群众送去美好的祝福,这不仅丰富了广大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我们的乡村文化得到进一步展现,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文化,并参与到我们的文化活动中来。”尼玛县文部乡文部村民间文艺队的队长格桑玉珍高兴地说。
   更让人称道的是,农牧区群众的文艺活动不仅为家乡的群众带去欢乐,还走出了农牧区,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2011年,山南地区原生态歌舞《果谐的春天》参加第六届CCTV全国舞蹈大赛,获“十佳作品奖和优秀编导奖”;那曲地区班戈县果谐《天湖之舞》参加了外交部元旦驻华使节文艺晚会和中央元宵晚会。今年,该舞蹈应邀参加了第22届星光奖颁奖典礼;山南地区克松村农民自编自演的话剧《农奴泪》在拉萨连续演出9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非物质文化遗产?;し⒀锕ぷ餍Ч飨?br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月2日,拉萨宗角禄康公园。
    刚刚完成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的西藏文艺团体,抵达拉萨不久,便在公园举行开放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西藏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传承艺人的?;び肱嘌贝幕帐跞瞬诺墓叵担反碚;び朊窦渥橹?、个人?;し俏镏饰幕挪墓叵担褂判愦澄幕舻孟?、保得住、传得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良好局面。
   这次举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采取实物展览、技艺展示、歌舞展演、图片宣传等形式,并在自治区群艺馆设立了手工技艺展示区、藏医药展示区、传承人精品唐卡展示区等6个展区,积极开展“非遗展演进社区”和“非遗展演进校园”等歌舞展演活动,以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对西藏众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展示。
   “只要能把这些极具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表演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 71岁的自治区级“嘎尔鲁”传承人扎西次仁忙碌中透露出兴奋。
    2011年,西藏组织了1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展示活动,日喀则、阿里等地区也推出了专题文化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让根植于农牧区土壤的非物质文化在雪域厚土蓬勃发展。
    据了解,目前,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总数达到227名,仅2011年,自治区政府就新命名了93名自治区级传承人。2011年,西藏有7个县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如水,沁人心田。随着 “文化民生”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西藏百姓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幸福感,文化惠民也真正汇入了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

责任编辑:秋菡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西藏 百姓 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