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7 17:21:45
长篇小说《大商埠》,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努力成长为商业巨贾的生命传奇,同时也展现了美丽青岛的百年历史风云。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郑矢民的人,从最初的两次曲折婚姻、家中钱庄被夺,到只身前往青岛做绸缎庄学徒、娶大学教授的女儿,最终成长为大商贾的故事。其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日本侵占青岛等重大历史事件。商业险战、特务暗杀、牢狱之灾、工人运动等动人心魄的细节层出不穷。本书由新星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虽然是60后,但记者面前的刘杰并不显老,围巾和头顶上的“Gucci”标志,显示出他“潮”的一面。
刘杰的身份和故事必须从商人说起,原因有二:首先,他笔下《大商埠》中的主人公原型、他的外公是青岛显赫一时的大商贾;其次,提笔写下这个气势恢宏的故事,与他下海经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商埠》整本书其实讲的是我母亲的家族故事,我的外公当年是青岛比较有实力的商户,书中几经沉浮的男主人公郑矢民的原型就是我的外公。”
刘杰说,真正提笔的动因还是自己的母亲。“虽然母亲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但作为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她骨子里还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刘杰说,加上解放初政治风潮影响,母亲始终对商人有着不好的印象,“她就觉得做生意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1979年,刘杰考上复旦大学。“已经教了大半辈子数学的母亲,这时42岁。我记得很清楚,刻板、向来不苟言笑的她把自己最喜欢的钢笔送给了我,还留了一张纸条:恭喜你,我们家第二代大学生。”刘杰说,自己能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欣喜。
大学毕业后,刘杰做了记者。直到十年后的1992年,他我毅然选择下海经商。刘杰说,蓄谋已久的自己对母亲说出决定时,“她先是沉默,然后突然起身,走进屋哐当一声把门摔过来关上了。”刘杰说,此后六年母亲没有和自己说一句话,“我买了水果回去看她,她也不理。等我一走出门,她就一下子把水果全都扔出门来。”
对话>
Q:为什么来重庆?这里给了你怎样的灵感?
A:我去年来重庆,因为妻子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负责这边一家免税店的运营,而在这家店我也有一部分投资。同时,也算是我想换一个环境吧。事实证明,没有来错。到了重庆来后,我打开了一种心境,对我来说这里是一个宝地,现在见人就宣传重庆。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接触了很多重庆的朋友。重庆人很好交往的地方在于,不市侩,只要能交上朋友的,就不会跟你使坏。
Q:重庆给你的灵感有没有反映在作品创作中?
A:在重庆近两年我写了四部长篇小说。虽然并非都是重庆题材,但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激起了我的创作欲。
关于重庆的作品,在我明年的计划中已经有了个很好的故事:一个北方女兵认识了一个重庆男兵,然后恋爱结婚,女兵跟着到了重庆生活,故事就从他们婚后在重庆的生活展开。我想的故事很温馨,有南北方文化的碰撞,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用这些来很自然地引出重庆的风物、地标。我有自信这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
Q:在重庆一年间,你走过了哪些地方?
A:在重庆这一年,是我过得非常安逸的一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经历了最热和最冷的重庆,它的冷和北方是不同的,冷是从心里往外冷,骨头缝里都透着凉风。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几乎徒步走遍渝中半岛,只要地图上标出的地方我都走到了。是纯走路,我穿坏了两双鞋。这其中好多地方是很多重庆人都没有去过的。
我觉得走着看城市你会发现城市是健康的。和上海、北京不同,虽都是大城市,但重庆给人的面貌和精神是更健康的。我除了不太习惯重庆天气和饮食太辣外,其他我都非常喜欢。
Q:在重庆写作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A:我通常是晚上12点开始写作,直到凌晨3点左右,然后睡觉。上午11点起床,整理资料,下午的时间就四处流窜。
Q:听说在重庆写的作品中,有2部都已经开始拍影视作品,能透露一下相关信息么?
A:《大商埠》、《混》、《猴票》和《中年?;返挠笆幼髌犯谋嗳ǘ悸舫鋈チ?。其中《大商埠》的编剧就是《天下无贼》的编剧林黎胜,《猴票》的男一号是林永健。
Q:对重庆有什么想说的?
A:虽然因为妻子工作调动,我即将离开重庆,但对这里我真的不想说再见。一方面我在重庆已经买了房子,随时准备回来;二则是我觉得这里本身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厚了,但因为湖广填四川、大三线,本地文化被掩盖的太多了。除了一本《红岩》,其他反映当地文化的作品太少。作为外地人,我看着都觉得心痛。还有就是现在的重庆给人感觉太浮躁。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