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23:08:11
光明网讯(孙弘)“泰山下,汶河滨,孔孟邻,古齐鲁,乡饮地。”还未进入学校,就听见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乡金马小学的学生们铿锵有力的读书声。走近一看,在即将毕业的六年级班里,一位两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授课。台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跟着老人发出爽朗的读书声。
“仙人铁拐李闲来无事,邀请韩湘子、吕洞宾一起出游。三位神仙在观景的时候,马突然受惊,来到王家洼,受到了曹国舅的热情招待。曹国舅又邀来其他几位神仙,一同把酒言欢,酒酣之时,醉卧于龙堂大殿,朦胧中,听得有二虎相斗,战得天昏地暗,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曹国舅为民除害,奏玉帝,搬天兵,消除了虎患,龙堂村的村名由此得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了解到了家乡的历史。
讲课的老人名叫李继善,今年已经70岁了,是宁阳县乡饮乡金马村一位普通农民。他教授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学术经典,而是他自创的反映家乡的“三字经”。由于语言直白,比较容易理解,加上每句话后面都跟着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情节生动而且非常完整,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谈起创作这篇三字经的初衷,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2009年,退休后的李继善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在县城上学的孙女上学放学。一天,在接孩子的时候,有人问孙女“乡饮的八官村你知道在哪么?柳云的西瓜全县有名,知道不?”由于孙女在县城长大,对于老家的情况不大了解,因此一下子被问住了。老李的脸上挂不住了,赶忙拉着孙女回家。末了,后面的老头还来了句“黑土薄洼琅岗石,乡饮缺水不打食儿”。“现在的孩子来到城里后就不愿意回老家了,对故乡的感情也近乎为零,这是教育的一大缺憾?;褂?,乡饮以前比较落后,但现在的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我就想写点东西教育孩子,也告诉外边的人我们这的变化。”谈起当年的初衷,老李仍然一脸激动。
李继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完成这样一篇文章,难度可想而之。所幸的是,他干过村支书,还参与过乡饮乡志的编写,本地的情况是顺手拈来。决定创作后,他先买来了乡志、县志,字典、词典、《三字经》等厚厚的一大摞书籍。推掉所有的日常应酬,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在创作过程中,每句话他都会琢磨半天,内容要押韵,意思还得通俗。为了寻找合适的词语,他睡觉时想,洗澡时想,吃饭时想,想到一个词,赶紧用笔记下来,怕转瞬就忘了。
除了自己琢磨,他还会征求孙女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内容。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古迹和历史典故的发生地,李继善都要实地考察,力求贴近事实,并且拜访健在的老人,向他们进行考证。就这样,李继善整整用时四年多,十易其稿,才将这篇文章写完,并且归纳成了“三字经”的形式,将乡饮乡的历史由来和46个村子的情况娓娓道来,集乡饮乡面积、人口、区位、气候、地形、地貌、主要河流以及农、林、牧、果、地特产、泉等20多种内容于一体,内容十分详实。
稿件完成后,孙女和外孙成了第一批读者,结果不出三天,两个人对于家乡的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都了然于胸,还特别自豪的向别人推销家乡。孙女将文章挂到网上去后,外地的乡饮人留言打听家乡情况??吹叫Ч淮恚罴躺普业降钡氐难?,向老师建议开设一节专门的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家乡。现在,李继善的三字经已经成为全乡各学校的家乡教育读本。
采访最后,李继善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要争取把《乡饮三字经》大规模印刷出版,让更多的人认识乡饮、了解乡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