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6 20:37:24
大型教育文献纪录片《壮文》首发式当天在南宁举行,该片以历史典故、重要文献资料为线索,真实地纪录壮文的产生和推行使用的历程,展示了壮文在学校教育教学、农村扫盲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壮族群众对于壮汉双语教学的迫切愿望。
郭连科表示,今年是国务院《壮文方案》颁布实施55周年,长期以来,广西通过“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方式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在壮族聚居程度高,并以壮语为主要交际语言的农村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利用母语优势开发壮族儿童智力,能提高壮族学生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中心小学的许玉莲从学前班开始就在壮汉双语学校学习壮语标准音和壮文,今年五年级的她已经两次获得广西壮文演讲比赛的冠军。她说,状语和汉语一起学习学起来轻松,比较容易记,五年来,他们班的汉语文成绩都排在全乡同类班级的第一名,壮语文成绩也排在同类双语学校的前列。
广西武鸣县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武鸣县中桥小学707名在校生中,95%是壮族学生,学生在家庭、社会、课间主要使用壮语交流。该校副校长潘丽玲说,学校按照“先壮后汉”的原则进行壮汉同步教学后,学生的识词、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很大,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每学期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均居县级同类学校前列。
据悉,状语是中国除汉语外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与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语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古壮字只限于民间使用传承,壮文无法形成统一规范、全民族使用的文字。为帮助壮族充实文字,1957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了《壮文方案》,从此壮族有了自己统一、合法的的文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