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国脉凤香 丝路明珠

2015-05-27 18:51:48

字号
4月18日,由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联盟、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联络合作部、CCTV发现之旅“新丝路”栏目共同主办,丝绸之路国际媒资中心、上海维赛特网络系统有限
4月18日,由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联盟、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联络合作部、CCTV发现之旅“新丝路”栏目共同主办,丝绸之路国际媒资中心、上海维赛特网络系统有限公司、贵州长生林业集团承办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联盟理事单位”。西凤酒作为四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之一,其品牌文化根基深深扎根于华夏5000年文明之中。早在汉唐时期就沿着古丝绸之路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中亚和西亚地区,为推动丝绸之路酒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凤酒文化孕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据陕西省宝鸡市文史资料记载,大约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时期,在古雍州南原(今凤翔县尹家务槐源村白家台),有一个部落首领叫白阜,号应龙,外号“水上飞”,是炎帝的通水脉官。相传炎帝于2月初二在秦岭陈山召集邻近部落首领集会,研究部落联盟诸事。白阜去时带了两陶罐“猿酒”,敬献炎帝。炎帝喝下此酒,立觉清香爽口,精神抖擞,忙问白阜:“此水为何物,如此好喝。”白阜说:“此乃猿酒,是灵山猿人采集多种野果,久存石穴发酵而成,我们部落称为猿酒,冬天饮此酒,下水捉鱼不冷;夏天喝此酒,可消暑解毒。”炎帝听后大喜,但忌讳“猿酒”与母亲名“嫄女”谐音,便对白阜说:“你叫白阜,就从你的姓起名叫‘白酒’吧。这就是今西凤酒的前身,也是中国白酒的起源和来历。
 
经过雍州古老白酒文化的长期孕育,西凤酒的雏形“秦酒”在殷商晚期应运而生。“秦酒”的名称首见于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的 方 铭,该铭文记载了周公东征伐夷凯旋后,在周庙祭祀,并于戊辰日举行庆捷宴会,共饮秦酒,重赏东征时立了大功的功臣的史实?!妒芳?middot; 秦本纪》中明确记载西周初期秦人活动与灵山,据此可知周公旦在祝捷宴上引用的秦酒即是灵山附近秦人所产之酒,而西凤酒厂所在的柳林镇就紧靠灵山,且柳林就在各个历史朝代素享盛名,由此可以说,“秦酒”就是“柳林酒”的前身,也即现代西凤酒的雏形。在宝鸡出土的尹光方鼎铭中,再次记载了“王飨酒”,就是殷王在征伐“井方”时获得的秦酒,告诉我们秦酒在殷商晚期已经产生,并成为王室御酒,因此,西凤酒的文化历史很自然地追溯到3000年的殷商时期。宝鸡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类别繁多,极大地丰富了酒文化遗产,有酿酒器和贮酒器,温酒器,饮酒器,还有调合酒味和浓度的酒器,从全部已知的50类青铜器中,证实其中的25类酒具,花纹十分精美,达到了当时世界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在周秦文化的哺育下,秦酒有了迅速的发展。周秦时期的古雍州,农业发达,稻梁、黍、麦、稷和桑、麻、瓜、果之类,后世的主要农作物,西周时都已经有了?!妒?middot;大雅》中写道:“周原膴膴,董荼如饴。”盛产的粮食,为秦酒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酿酒技术日臻完善,为秦酒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条件。酒曲,是周代酿酒中的重大发明,使酿酒工艺脱离了原始阶段,有了重大突破,也使酒的质量产生了一个飞跃。日本酿酒届著名专家坂口谨一郎曾评价说“中国发明了酒曲,堪与中国四大发明相比。”这时,酿酒工艺总结了“五齐、六必”,特别是在《记忆·月令》中对酿酒过程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记载:“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比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临之,毋有差货。”这就是古代酿酒技艺的“古六法”,这不仅中国最早的酿酒工艺操作要点和生产过程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规程,后世的《齐民要术》、《北山海经》等酿酒文献都是在“六必法”基础上的完善。西凤酒酿造工艺实际上也是“古六法”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西周酿造业的独立和饮酒风气盛行,助推了秦酒的发展。据史籍记载,国家设置了酒官,酿酒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酒文化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官方,一般妇女都会酿造,《诗经》中有63篇提到酒,有100多条诗句与酒有关,所提到的酒名有8种,酒器有12种,《周颂·丰年》中写道:“丰年多黍多秫,为酒为醴。”《小雅·鹿鸣》中“我有旨酒,以待嘉宾。”
到了秦文公16年(公元750年)以酒为主的手工业作坊迅速兴起,秦人造酒、饮酒已相当普遍,巨商大贾无不营酒?!妒芳恰分性赜星毓缙谀鹁剖⒖觯?ldquo;通邑大都,酷一岁千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律》中也有“率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购啬夫壶酒柬脯”的记载。秦帝国还营造酒池,“秦酒池,在长安故城中”(《三辅黄图》)?!睹砑恰吩唬?ldquo;长乐宫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炙树。”
正是如此发达的周秦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周秦酒文化的哺育下,秦酒日益发展,这时秦酒更名为“柳林酒”,柳林古称玉泉里,位于秦都西边18里处,有一神泉水甘醇美,喷涌如 ,故名玉泉。用此泉水酿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被喻之为绝世佳酿,与秦国骏马一同被称为“秦国之宝”?!妒芳恰分屑窃?,秦穆公大胜回营,亲为“野人”赐柳林酒以谢?!毒破住分屑窃兀呵啬鹿テ?,将一盅酒投入河中醉倒三军。
 
周秦后期,随着京都迁移,雍地酿酒技艺也传到长安、咸阳,使这一代酿酒业得以发展,一直到唐宋时期,秦酒、柳林酒之醇美使人念念不忘。汉代高祖到文景帝的祭五峙活动,曾几次到雍地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从宫廷到达官贵人,“日夜饮酒”,汉武帝来雍州饮柳林酒之醇酒莫属,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在周秦时期昌盛起来的秦酒在汉代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
唐宋文化成就了西凤酒。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使唐朝经济文化达到了世界峰巅,国败则酒滞,国兴则酒畅。唐朝富足的经济文化促进了酿酒业的大发展,朝廷引入“榷酒之法”,成为财税的一个途径。除朝廷在祭祀礼法、节日宴赐都大量用酒外,皇室人员用酒,贵戚富豪饮酒,文人学士嗜酒,平民百姓用酒,求神拜佛洒酒,酒已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之物,“官酿”、“私酿”都很兴旺。据《南部新书》载:“唐太宗造葡萄酒,”有八色,在时间上比法国葡萄酒还早七、八百年,赐大臣的有余酒,桑落酒。宪宗酿李花酒。玄宗贮三辰酒。
唐代酒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西域一些先进的酿酒技术也传至长安,促进了唐酒的发展。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记录了唐代十六种名酒,其中有三种就是从波斯(今伊朗)传来的:“酒……又有三勒浆类酒,法自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河勒。”葡萄酒是唐代最常用的的果物酒,它原产于西域,自汉武帝勾通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葡萄酒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入内地。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与高度发展的饮酒业和饮酒习俗相结合,创造了绚丽的唐代酒文化。诗仙李白约1000首诗中,说到饮酒的就有170多首,所以他有“酒仙”“醉圣”等佳号。“李白斗酒诗百篇”同“张旭嗜饮书狂草”“裴昱醉舞剑狂龙”同被唐文宗李昂称为“世间三绝”。诗圣杜甫,现存1400首诗中,含酒味儿的约占300首。唐文华入酒,围绕酒而辐辏了一系列娱乐游戏,如诗咏、酒令、標蒲、香球、投壶、歌舞、蘸甲、狎技之类,汇成了熏染一代的饮酒风俗。
正是如此空前发达的唐文华及其酒文化充分地滋润成就了柳林酒。凤翔和柳林镇都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距长安不到二百里。且凤翔为唐之西京,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20多年间,经济繁荣,酒业兴旺,“百家立灶,千村飘香”。据《凤翔志》载:仅柳林镇就有43家酒坊,尤以柳林酒“甘泉佳酿,清爽醇馥”被列为贡品,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誉,酒品远销中原地区,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诸郡。唐仪凤年间,相传吏部侍郎裴行检护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时值阳春三月,突然发现路旁蜜蜂蝴蝶纷纷坠地而卧,裴公心中甚奇,遂命驻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镇上一家酿酒作坊刚从地下挖出两坛窖藏柳林陈酒,醇香无比,酒香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凤翔郡守将这两坛美酒赠予裴公和波斯王子。裴公大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将此酒献与唐高宗,黄帝饮之大喜,自此柳林酒被列为皇室御酒。
到北宋时期,柳林酒进一步走向成熟,酒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宋词300首中,提道酒就有128首。大文学家苏轼专门著有《东坡酒经》,简明地介绍了当时南方黄酒的生产工艺。他在凤翔府判官任上三年间,写过100多首诗文,其中10多首是以饮西凤酒有感而发的,如“身闲酒美谁来劝,坐着花光照水光”,借酒写诗以遗情结解绻,苏轼偏爱柳林酒,更关心酒的生产和发展,他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凤翔酒业的措施,诸如取消曲禁,实行官酿私酿同时并存,罢官榷,允许私商卖酒贩酒,改变了凤翔酒业上官府尽收“遗利”的做法,让利于民,酒业生产迅速发展,凤翔成了全国著名“酒乡”。西凤酒(香)同东湖柳(美)、妇人手(巧)一起被世人称为“三绝”。
明清文化发展了西凤酒。明清时期,中国名酒辈出,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饮酒观念更新和酒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有力促进了西凤酒的发展。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仅柳林镇一代酿酒作坊就达48家,过境路人常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美酒为乐事。清宣统二年(1910年),凤翔烧酒首次打向海外,参加南洋劝业赛会,并荣获银质奖。时隔5年凤翔烧酒就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1988年,凤翔烧酒又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国会展览会上获银质酒。1933年2月,凤翔烧酒便以地为名,以凤翔“西凤酒”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国际上屡获大奖,使西凤酒名震中华,畅销海内外,1938年,生产200多公斤,畅销陕、甘、宁、青各省,被推为国产酒类之冠。当时有人赋诗赞曰:“西凤标香入九霄,衔环却赞柳林豪,五味俱全真醇美,博得古今声誉高。”(见《中国名酒志》)
新中国诞生后,西凤酒像只浴火的凤凰,欣遇春风,涅槃重生。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荣获金质奖,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酒四大白酒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世界万隆会议,回归途径香港,港澳同胞设宴接风洗尘,宴席上摆了茅台、泸州老窖和汾酒,唯独没有西凤酒。周总理笑问:“中国不是有四大名酒嘛,怎么没有西凤酒呢?”港澳同胞说:“不是我们不知道,实在是因为买不到西凤酒。”周总理闻听后,回到国内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加快西凤酒发展。1956年5月生产3000吨白酒的新西凤酒厂破土动工,1957年8月建成投产,1956年10月6日上午,毛主席在彭德怀陪同下,在欢送印尼总体苏加诺回国后从机场归来的路上,顺道到北京西安饭馆,品尝羊肉泡馍,彭德怀说:“吃西北名食,当然要喝西北名酒西凤酒啰!”毛主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连说:“好香啊,不愧是名酒!”,毛主席亲自敬了18岁西安饭馆刘广通经理一杯西凤酒。日后,国宴上除茅台外,不时也会用到西凤酒宴宾。1991年7月12日,全国副委员长习仲勋到西凤酒厂视察,亲笔题下“陕西西凤酒好”。
文化是西凤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西凤酒人在酿造美酒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创新着西凤文化品牌。从建厂初期生产工艺的完善与规范,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酒文化研究以及三次对企业精神的提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不断地深入酒文化和企业文化研究,坚定不移地走抓文化,铸品牌,保名牌之路,使西凤品牌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成果斐然。从2010年确定企业文化纲领到2014年全面系统地制定企业文化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在中国酒业界第一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标志着西凤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一个跃进式上升通道。2014年公司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顶层设计和基层践行优秀单位”。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可以创造财富。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这样一个特殊阵痛期,文化是品牌的背书,是企业的灵魂,如果缺乏灵魂作支撑,这个企业就像一只徒有外表的空壳,遇到风吹雨打,便会坍塌落败。西凤酒在3000年无断代传承中积淀了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孕育到诞生,成长到壮大,波澜壮阔,厚积薄发,锻造了“诚信、礼敬、包容、尊贵、勇敢、吉祥、腾飞”的文化特征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包容进取”的企业精神,这在中国白酒界独树一帜,是西凤品牌的含金量,是弥足珍贵的企业财富。西凤酒独创的凤香型,以及独特的传统工艺,香味特点“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典型凤格“具有多类型的香气,含有多层次的风味”,因为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消费者基础。2014年9月,经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组委会测评,西凤品牌价值为330.88亿元,位居中国白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第5位,雄踞中国北方酒类品牌价值榜首。
西凤酒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的文化品牌价值,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与其它古老的名酒一样,具有多方面文化价值,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与生活方式的相互关系、历史学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在史学价值方面:西凤酒与中华民族的进化同步发展,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名酒中历史最悠久,它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酒文化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种酒的历史能像西凤酒一样,始终同整个国家酒业及其文化的发展史如此同频共振,一脉相传。在美学价值层面,西凤酒的结构美、个性美,特别是与凤文化的融合,其内涵幸福、吉祥、永昌等,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总之,西凤酒是中国酒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也是凤文化物质化的典型代表,尊贵荣耀,吉祥喜气,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深受消费者喜爱。
西凤酒,就像一只金凤凰,把浓浓醇香和吉祥、喜气传遍丝绸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