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14:38: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要将文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对接,提高‘用户意识’,运用‘用户思维’,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出发,提供更多差别化、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化资源?!蔽幕坎砍檬鞲赵诰┑餮惺敝赋?,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在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数字资源产品优化、新媒体网络传播、边疆数字文化服务、推动文化馆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指导的中国文化交流网再度获得“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自2014年首度获奖之后,中国文化交流网进一步深耕“互联网+文化”,形成了以中华之窗数字博览馆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同时,围绕“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推出的“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也在建设当中。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交流网执行总编徐蕴峰,针对“互联网+文化”。
“近两年,中国文化交流网重在打造文化传播体系,其着力点是中华之窗数字博览馆?!毙煸谭逅?,“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这类信息有其短平快的优势,但无法为大众提供全景式的体验和宏观印象。如何能在推送各类碎片信息的同时,通过O2O路径将网络大型专题的优势导入,这是中国文化交流网一直在探索的?!?/span>
登陆中国文化交流网首页,多个数字博览馆引入眼帘。网络非遗馆、网络艺术馆、网络文学馆、网络摄影馆、网络学术中心等一个个数字博览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记者看到,这些数字博览馆还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互动板块,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一带一路、艺术、非遗、影视、出版、国学、文学、旅游、养老、动漫、法治、校园……正如国家文化软实力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撑,中国文化交流网的各大板块已经形成了颇为宏大的文化体系。徐蕴峰说,中国文化交流网与其他文化网站的不同之处,正在于跳出了“小文化”范畴,而从文化软实力体系和国际传播平台建设入手,以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的“大文化”为政府、社会、民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谈及“一带一路”时,徐蕴峰表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不俗学养。“‘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说起来宏大,做起来又十分具体,需要我们把数字馆一个个地建起来,将丝路文化的各领域一个个加以呈现?!毙煸谭逅?,“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原则在打造网络数字平台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同样适用。人们已经注意到,‘一带一路’所强调的互联互通与互联网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契合。大家现在喜欢谈论‘互联网+’,其实,如果将“文化+”“丝路+”和“互联网+”同时加以考量,将会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span>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