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14:18:05
优秀论文 | ||
序号 | 姓名 | 文章题目 |
1 | 张 平 | 视·线:古代铭刻文字的阅读方式 |
2 | 刘树萱 | 试探甲骨文生僻字之隶释 |
3 | 杨 磊 | 著于丝绢:帛书的书写形态和适用情景 |
4 | 徐学标 | 秦汉虫书研究 |
5 | 杜纶渭 | 唐宋书法文献中的“永字八法”与蔡邕形象建构 |
6 | 李慧斌 | “斯文”重建与宋代书法史的历史转型 |
7 | 李逸峰 | 敦煌隶书简纵向笔形书写考察 |
8 | 杨子墨 | 汉代墓室建筑中的文字与书写 |
9 | 郭锋利 | 徐三庚字号交游考 |
10 | 马其伟 | 米颠墨沉香——宛平大小米 |
入选论文 | ||
11 | 范国新 | 林散之书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12 | 李兴涛 | 浅论宋元押印中魏楷书入印的艺术风貌 |
13 | 徐学标 | 殳书新论 |
14 | 肖 楠 | 略论草变的中期形态——以敦煌汉简草书为视角 |
15 | 黄 辉 | 试论北朝摩崖刻经的书法类型 |
16 | 李廷华 | 当代探索书风的文化成因及发展困境 |
17 | 谢春华 | 唐代徐珙隶书论略 |
18 | 赵 明 | 概念史研究法对书史中日本“唐样”概念的勘正 |
序号 | 姓名 | 文章题目 |
19 | 杨 鹰 | 近六十年战国古玺文字研究成果与当代篆刻艺术文化传承 |
20 | 杨 涛 | “四堂杯”全国书展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21 | 张闻涓 | “意”的反应面及其功用 |
22 | 张红军 | 康有为早年的学术活动与书法之关系研究——以康有为对朱九江的师从为例 |
23 | 李以超 | 走出金石学:清代书学的突围 |
24 | 杨简茹 | “欧颜柳赵”何以成为书学常识?——对书法史上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生成的研究 |
25 | 刘 毅 | 释“析”“椞”“惁 |
26 | 夏小双 | “沉着痛快”与“病其欠淡”:以董其昌对米芾书法之评论看其书学观 |
27 | 陈道义 | 论古代器物上汉字书法装饰的人文属性与技术美——以青铜器、陶瓷器为例兼及其它 |
28 | 张 函 | 风俗·秩序·历史关键点——庾肩吾《书品》的文化精神 |
29 | 谢诗奇 | 试论黄庭坚行书书风在当代展厅书法中的现实意义 |
30 | 赵利光 | 元人郑枃及其《衍极》考论 |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