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12:04:07
图为广西桂平市西山泉项目总平面图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从曾经小众的休闲项目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大众旅游时代已悄然而至。
然而,与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现阶段的旅游项目仍存在着“不配套”的尴尬现状。如何让地方特色发挥出“旅游+”的经济效益,广西桂平正通过打造新中式生活实验区探索城乡发展新引擎。
“旅游+”可以“+”些什么?
桂平,亦称浔州,秦时曾为桂林郡郡治,临江靠山,缓平的地势,让桂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辖区内坐拥西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和大藤峡。
“桂平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但目前桂平旅游业的发展与诸多优势条件不相匹配,需要进行‘革命性改变’。”桂平市市长陈锦秀说,“各个景点都要策划一些重大优势项目,这样加起来五年之内可能要上百亿的投资??梢园涯壳暗奈魃?、大藤峡和国家龙潭森林公园,还有北回归线等等的这些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把我们的自然旅游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如何在拓展旅游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优化提升领域价值,催生新业态,发挥连锁经济效益成为桂平政府和当地人民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
早在今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多方面转变,包括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占比16.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旅游需求正不断上升,新型养老旅游消费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理念的重视,中医药健康旅游方兴未艾,正逐渐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西山风景区,一定要注意文化,它的自然景观一定要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文联主席潘琦如是说。
因此,在推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构建“旅游+”平台的同时,桂平市还以“旅游+文化传承”为建设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旅游+”可以“+”出什么?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专栏“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特色镇。
日前,广西桂平市西山泉国际养生旅游文化综合区首期项目竣工。据介绍,该项目是当地政府于2011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签约项目,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
该项目地处桂平市西山镇白兰村,整体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总投资逾70亿元,分三期建设,周期为8年。
西山泉项目的落地,对桂平乃至整个广西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建设的“大藤禅境酒店”,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大藤峡谷温泉度假中心”、“西山别院”、“白兰大酒店”、“古桂林郡文化体验区”,项目整体完工后不仅提升桂平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质,还将带来不少于2000人的直接就业和万人以上的间接就业。
陈锦秀表示,这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以后,整个市政建设也要提升,“要把配套做起来。我们目前的宾馆只有几家三星级的,五星级的酒店一间也没有,和要全力做大旅游产业的城市战略很不匹配。所以,后续还要对城市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建设,最终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产业互相促进和发展”。
大藤峡谷文化旅游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伟峰告诉记者,优质项目的落地配合市政设施的完善,西山泉项目预计接待游客量将突破400万,税收每年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项目的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特别是市政、医疗、旅游、文化、服务等,将对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一定程度地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