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12:13:46
6月23日,甘肃省文明办组织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国家税务局联合举办2016年首批“共筑诚信·德润陇原”甘肃省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兰州胜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61家企业列入“黑榜”名单,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4家企业列入“红榜”名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李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均在讲话中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常态化组织举办以“共筑诚信、德润陇原”为主题的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步骤。进一步健全完善“共筑诚信、德润陇原”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省文明办作为全省诚信建设的牵头部门,责任重大,必须按照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的总体部署,一如继往、持之以恒地抓好诚信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着力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舆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着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强大精神力量。一是持续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声势。要发挥舆论引导的正向激励作用,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理念,宣传先进典型,鞭笞失信行为,弘扬诚信文化。广泛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力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众等诚实守信的好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标杆。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共同依法实施惩戒。大力宣传推进诚信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把诚信教育贯彻到企业经济活动、社会事业管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二是持续深入开展诚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形成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起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诚信监督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构建信用信息收集、资源共享、定期发布、社会监督的有效平台,建立健全信用档案,着力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积极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机制,发挥文明委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把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充分发挥测评的导向作用。建立以诚信“红黑榜”为重要平台的发布制度,着力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协调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三是持续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诚实守信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把诚信建设制度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持之以恒培育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社会信用风尚。要深化诚信实践,广泛深入开展“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创建活动,把诚信理念、诚信文化、诚信实践延伸到所有机关单位、工矿企业和经营场所,让诚实守信社会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国家税务局对列入“黑榜”名单的61家企业公布了六个方面的惩戒措施,公开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1、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限制高消费,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以上座位;禁止在星级以上酒店、餐馆、娱乐场所消费;禁止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禁止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禁止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禁止旅游、度假;禁止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禁止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禁止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2、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的失信行为,作为不良记录推送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信用系统以及发改、财政、税务、国土、房产、海关等部门,联合实施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限制其开办新公司和投资入股,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限制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证等。3、对违反禁令高消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将依法对单位处以100万元以下、对个人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对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和全国人大关于追究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立法解释的规定,严肃追究刑事责任。4、长期未履行和逃避纳税义务、多次催缴仍未缴清税款及滞纳金、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和建立账簿、开具虚假发票、逃避缴纳税款、未如实按期申报缴纳税款、虚假申报欠缴税款数额较大已移交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的失信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六十二条、六十三条、六十四条、六十八条规定,对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对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对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睢?、对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的兰州新兴通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和未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复混肥料的金昌谷香肥业有限责任公司,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措施;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触犯刑法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不受理纳入黑榜名单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的任何评先选优等表彰申请。6、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偷税的失信企业,对达到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标准的案件,依据《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的惩戒措施及操作程序,与有关部门共同进行联合惩戒;对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甘肃201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推进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以来,已举办了5次发布会,省上9个部门先后发布284家黑榜名单、498家红榜名单,中央驻甘、境外驻甘及省市主要新闻单位的340多名记者参加发布会,各类媒体共发表420余篇报道,10家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有近2300万微博粉丝关注了新闻发布会。一批受到惩戒的企业即知即改,深刻反省,主动解决问题。目前,一个以省文明办牵头、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良好机制已经形成。由于省上的带动示范,全省各地相继建立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积极褒扬诚信、鞭笞失信,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激励和导向作用。我省的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引起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关注,去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把我省的做法列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组织中央各大媒体、100多家重点门户网站跟进宣传,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正面报道。中央文明办还组织调研组来我省总结经验。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省文明委主任王三运多次对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中央驻甘媒体,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境外驻甘媒体,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甘肃文明网等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50多名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