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 16:27:51
7月10日上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的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天,该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了解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的人知道,这里汇集了翠湖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等众多专业科技园区,但长期没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正式开放,填补了这一空白,将为周边38万居民和入驻高新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7月10日上午,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海淀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由海淀区委、区政府历时3年、投资10亿元建成。其总建筑面积达8.81万平方米,包括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温泉中心四个单体楼,中庭以共享大厅连接。文化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中型剧场、多功能展厅、非遗工作室和各类艺术培训教室,并将拓展远程艺术教育培训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藏书超百万册,致力打造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图书馆”。档案馆馆藏档案200万卷,温泉中心则包含电影院等配套设施。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北部地区没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实现了区域文化设施的南北均衡,并有助于提前实现区域内文化产品供给倍增的目标。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杰参观中心图书馆纪念建党95周年专题书架
当天,闻讯赶来的市民多达4000余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我们中心”,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罢獠唤鍪欠皆踩锏拇笫?,我们中心据说是北京市最大的中心?!币晃淮藕⒆拥哪盖姿?,她家就在附近,每天从这里路过,“之前听说中心的硬件很不错,今天看到了,服务也很好,孩子特别喜欢。”
文化场馆的创新运营
海淀是中国最具创新创业活力和气息的地区之一。海淀区委、区政府提出,文化建设要秉承海淀创新创业的精神,从机制创新入手,解决文化建设出现的难点问题。文化设施的整体服务外包在国外已经运行多年,而在国内还是凤毛麟角。海淀文化委员会认为,服务外包的新机制,可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创新和增值性服务。
据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介绍,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采用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选出了两个专业团队负责场馆运营。新图书馆将以智慧图书馆模式,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书书相联、书人相联和人人相联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文化馆将以艺术培训为中心,注重提供有针对性的艺术体验与服务,加强远程艺术教育培训功能。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接受媒体采访
同日开放的文化馆、图书馆堪称最受民众青睐的场馆。此间举办的赠书活动、合唱培训课上掌声不断,“海淀石刻拓片精品展”“红色图书主题展”吸引了众多家庭,图书馆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长的人龙。当天来到现场的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明杰频频点赞。
记者了解到,文化馆的所有场馆和培训服务均免费向社会提供,广大市民可根据需求预约、报名。开馆当日,文化馆各类艺术培训报名人数已达7000人。
“海淀通史”系统展示历史与成就
当天开幕的“海淀通史展”也是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重头戏之一。
展览分为序厅、源远流长、百年寻路、走向辉煌四个展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海淀的辉煌历史与建设成就。多媒体互动手段及高科技技术如Kinect体感技术、VR技术等更是受到民众热捧。
一直以来,海淀古代文明主要在海淀区博物馆通过出土文物进行展示,现代文明则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展示中心和海淀区档案馆,分散于不同场馆,且展陈体例不一,使人难以对海淀的历史脉络形成整体概念和科学认识。海淀区委、区政府因而决定,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二层开辟2700平米的展览空间,一方面把四个单体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集中展示海淀历史发展沿革,有利于增强海淀人民和海淀企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
一流的绿色建筑、一流的服务理念、一流的运营方式,加上一流的内容供给,可以预见,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将很快成为当地文化地标,成为北京市公共文化示范样本乃至全国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文化报记者叶飞)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