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0 15:02:49
修复师在揭页
彭德泉介绍正在待风干的古籍
修复师在补页
走进首个民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
选好纸张,将破损粘连的书页一页页分开,用糨糊将其粘在纸上,托起来喷水压平,待自然风干后,裁剪装订……在成都蜀汉路一栋办公楼里,有一群每日伏案而作、修修补补的人。这里是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所在地。
成立于2008年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个人,现已修复古籍上万册(件),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的民营文献修复机构。今年3月底,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传习所在这里正式挂牌,这也是国内首家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批准设立在民营修复机构的传习所。
一家民营修复机构为何能入???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为你揭秘。
1
创业初期
每人每月工资300元
前来接待记者的,是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德泉。虽然他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在他带领下,记者来到修复中心工作室,只见书桌上堆放着大量待修复的古籍,有些遭虫蛀破损严重,有些因霉变已经板结粘连成“砖头”;而另一旁则是已经修复好的古籍,焕然一新?!翱吹酱罅康奈南滓蚰甏迷肚冶;げ恢芏扑?,感到十分心痛。”2005年,彭德泉从巴中市图书馆退休后,联合几位从事图书馆工作并有古籍修复经验的同行一起,在德阳广汉成立了古籍修复机构。
创业初期,日子十分艰难,团队总共只有5个人,主要为德阳当地图书馆等机构进行古籍修复,同时开展一些培训工作?!暗笔泵咳嗣吭鹿ぷ手挥?00元。”彭德泉说。
在他们的坚持下,团队不仅存活了下来,还逐渐在业内有了些名气,规模也有所扩大。2008年,彭德泉在广汉正式注册成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4年后,成都博物院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办公场所,修复中心在成都成立了分中心,并把主要人员搬迁到成都。修复中心的业务也不断拓展,除了修复古籍,还要修复钱币、书画、碑帖、档案等,为省内外几十家图书馆、博物馆甚至高校等馆藏单位以及一些私人收藏家承担过修复工作。
2013年,修复中心联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巧手慧心——纸质文献修复成果展”,展出了近百册(件)经修复中心修复的珍贵古籍文献。正是这次展览,让修复中心开始受到关注,接到修复订单也越来越多。2014年3月,修复中心被四川省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修复二级资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获此资质的民营文献修复机构。
2
打破壁垒
家庭主妇也能成修复师
经过8年的发展,如今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已有30多个员工,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既有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有退休教师、超市收银员和家庭主妇?!拔颐遣豢丛惫こ錾肀尘埃灰心托木托?。”彭德泉说,不过,修复中心聘用的每一个员工,都要经过9个月的封闭式培训,才能上岗。前3个月,是训练剪纸、裁纸等基本功,学习辨别纸张颜色、厚薄等,“学员必须要练成在没有任何参考物情况下,用剪刀直接剪出一条直线的技能?!蓖ü际院?,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接触古籍修复工作。
修复破损古籍,首先要配纸、染纸,分解粘连在一起的书页,然后补书页、托书页、喷水压平、捶平、剪齐、装订等,共有10多个环节,每一项都需要十分小心细致?!肮偶扑鸪潭炔煌?,修复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讲,修复一册书至少需要15-20天。”彭德泉说,为了保证修复质量,他们连电熨斗都不用,而是采用自然风干方法,“效率虽然低一些,但修复质量比较好?!?/span>
到了午餐时间,记者发现仍有几个员工在低头忙着工作,顾不上吃饭?!坝行┗方诓荒芡O吕矗匦胍黄浅?。”27岁的万小兰解释说。
原本从事IT工作的万小兰,正在修复一批西南交通大学1911年到1946年间的英文博士论文。“因为西文文献所用纸张和装帧方法等都跟中文古籍不一样,所以修复方法也不太一样。”万小兰说,一个人基本上每天只能修一页。
修复古籍,难的除了手艺,还有材料。在工具架前,有一卷专门用于修复西文文献封面的织布?!拔颐钦伊撕芫茫糯蛱教旖蛴幸患抑汲?。人家原本都已经停产了,我们跟对方联系后,通过定制方式才恢复生产?!迸淼氯?。
接手每本古籍后,他们都会先拍照存档,并为其专门建一个修复日志,详细记录下修复情况。有一些碳化过于严重,实在无法修复的碎片,他们都会小心地收集好装在信封里,返还给古籍所有者。
3
继续坚守
修复人员要耐得住寂寞
四川是文献大省。据初步统计,全省馆藏单位有各类文献250多万册。此外,还有大量的私人收藏。同时,由于四川温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纸质更容易霉变腐烂,很多文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然而,四川的古籍修复人才又很缺乏。据了解,目前全省专业修复人员不到60人,按照每人每年平均修复50册计算,至少也要上千年才能修复完成现有的损坏文献。
彭德泉认为,造成人才缺乏的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工作相对枯燥,修复人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收入并不太高?!按邮抡飧鲂幸?,需要真正热爱这份工作?!?/span>
据彭德泉介绍,修复一本古籍,一般费用在2000元左右,按照一人一天人工费用100元计算,半个月就是1500元。同时还需要一些纸张等材料,剩下利润很少。
除了修复古籍,修复中心还承担起整理古籍的任务。
绵阳安州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一套完整的《函?!?,就得益于修复中心的修复和整理工作。《函?!酚汕宕д呃畹髟嘧?,因包含内容广泛,被称为“巴蜀百科全书”,其中还有大篇幅的关于川菜、川剧等巴蜀特色的资料,以及苏轼三父子的作品。
2012年,修复中心接手修复《函?!?,但原本有160册的全书却只有159册。修复过程中,彭德泉正巧在为雅安市图书馆整理古籍,偶然发现了《函?!分腥笔У哪遣帷豆沤裱琛贰>叫?,最终为安州区图书馆补齐了那一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复,《函?!凡唤鲇辛送暾妫颐婷病盎廊灰恍隆?。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