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侗寨乡愁的土家族守望者

2016-10-13 18:20:18

字号
一米七的个子,一头微卷的头发,一口乡音十足的普通话,一口夹着英、美风味甚至土家口音的英语,穿梭在大山里侗族村寨中的鼓楼、花桥、吊脚楼间,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位特立独行者,名叫杨祖华,土家族,大学学

一米七的个子,一头微卷的头发,一口乡音十足的普通话,一口夹着英、美风味甚至土家口音的英语,穿梭在大山里侗族村寨中的鼓楼、花桥、吊脚楼间,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这位特立独行者,名叫杨祖华,土家族,大学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他出生于500里之外的梵净山麓土家小镇,工作在黎平侗乡。与他谈起家乡,说起乡愁,他满口的侗族村寨,满口的侗族音乐、侗族建筑,满口的侗族信仰、侗族节庆,一脸的自豪和自得。偶尔谈起那片梵天净土中的土家村舍,他也会两眼放光,心神向往,毕竟那是他的家乡。

他的侗文化作品

他沉迷于侗族文化,沉迷于侗族村寨,缘起堂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那一年,中国与挪威王国签署了一纸协议,在贵州省合作建设四座生态博物馆,其中一座建在黎平的堂安侗寨。除了村寨的整治外,建设内容还包括一个信息中心,一本资料手册。当时的馆长胡光华先生找到他,要他帮忙将其所撰的介绍堂安侗寨和侗族文化的中文翻译成英文。通过翻译这项工作,他便一下子迷上了侗族文化,“一进侯门深似?!?,再也没有走出侗文化这栋大厦。

过后不久,他与胡光华先生有了第二次合作。2007年,贵州民族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贵州古村落”丛书,其中计划有黎平的肇兴侗寨,出版社找上了在摄影、书法、侗文化等领域都造诣颇深的胡光华先生。时间紧、任务重,胡先生又找上了悟性高、文笔美、速度快的他。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周末田野作业。几个月的合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贵州古村落肇兴》便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了。

出书的喜悦让他乐此不彼,他开始用心审视百看不厌的肇兴侗寨。他认识到,肇兴拥有一套完整的侗族文化体系,是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只要读懂肇兴,就把侗族文化及其前世今生都搞清楚。他分门别类,先村寨、建筑、景观,再社区、家族、信仰,后服饰、节庆、音乐、饮食,等等,对肇兴及其侗族文化进行了一番全方位的剖析。

他发现,肇兴大街小巷里穿梭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的猎奇、探险、体验者,由于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陌生,经常表现得一筹莫展,心想如果写一本中英文双语的旅游手册,一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样,他痛下决心,拣起荒废多年的英语,中英文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又找了在黎平支教的美国朋友协助,花了一年时间,一本全面介绍肇兴文化的中英文双语旅游手册就完成了。他想,这本书着重服务于那些文化体验者,干脆把这本书起名为《肇兴体验》。很快,该书就由海南出版社付梓发行。

近年来,他不停地调查,借助政协及侗学会等平台,开展侗文化专题研究,先后系统研究了侗族“萨文化”、“飞山文化”、“靛染工艺”、“木作工艺”,等等,笔耕不断,出版了《黎平行知》、《自然的颜色》、《在侗乡泡老外》等著作,还参与编写、编辑了《五溪之神——杨再思文化研究》、《萨玛天岁——侗族萨文化研究》等专著。

他的侗乡徒步

《肇兴体验》出版以后,他成为外国学者、旅游者追逐的对象。每有国外学者、文化体验者前来黎平,研究、体验侗族文化,大多会千方百计找上他,向他打听,与他闲聊,甚至一起调查,都与他成为要好的朋友。频频上门的各种肤色的国际男女,不但让他进一步掌握了各种高效的田野调查方法,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大幅度提高,还让他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泡”老外的故事越来越多,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版本。有些关于他的故事,他自己听起来都如听天书,仿佛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想,与其神秘混乱,不如透明清晰,便用幽默、诙谐的手法,把他与一个个外国朋友交往的故事描绘出来,发在网上,任人阅读。

广州一个户外网站的站长读了他的故事,通过网络与他联系上,与他共同策划了“相约黎平、徒步侗乡”的活动。2009年国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驴友,忽拉拉来到肇兴,行走肇兴景区的“八寨一山”。上地坪侗寨之夜,所有驴友被侗家人的热情和侗文化的深邃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这一年开始,“相约黎平、徒步侗乡”活动便成为黎平县旅游部门例行的旅游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在全国户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每一次徒步,他都亲自策划方案,选择并踏查线路,落实活动村寨及内容,确定后再网上宣传、与驴友互动,徒步过程中他坚持收队,戏称“赶驴”,确保每一位驴友安全到达目的地。平安送走驴友后,他又用他特有的语言记录徒步中的人和事,在网上发布,让活动宣传继续发酵,给驴友们回味,进一步提高侗乡旅游的知名度。迄今为止,他与伙伴们一起已经组织了6次活动,他也积累了上百万计的文字,数千张图片。

他的“十洞款会”

也是在那一年——2009年,他被抽调参加肇兴景区建设,成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次与室友——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银永民夜间闲谈,得知黎平“十洞地区”有13个寨子在历史上曾经结成一个区域联盟,年年聚会,盟约——侗款至今保存完好,他突发奇想,让这13个寨子重新结盟,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重新制定盟约,并以此为依托每年举办活动,恢复当年13寨互相“月也”——集体做客的活动,传承传统文化,?;ご炒迓?,宣传侗乡旅游。

这一想法与银副局长一拍即合。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马上通过电话与13寨所在部分乡镇负责人沟通,得到鼎力支持。他立即起草方案、倡议书,发给各乡镇、村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侗族文化研究的邓敏文研究员,得到了积极响应和支持。当年“六月六”,13寨的寨老、村干及其所在的乡镇负责人齐聚岩洞镇,讨论并通过了方案,确定了活动名称“十洞款会”。经过激烈竞争,各寨陈述举办款会的设想、内容及条件,明确了首届“十洞款会”花落侗族鼓楼之乡——岩洞镇述洞侗寨。

第一届款会具有探索意义。他与岩洞镇政府领导、述洞村干部及寨老一起,制定了款会的流程,起草了盟约并反复修改,多次咨询法律界人士以排除任何违法可能。2010年农历“七月半”款会那天,数万人云集述洞侗寨,亲眼目睹“款会”这种古老仪式,感受侗文化的神秘和奇妙,13寨侗家人在这里找到了文化自觉和自信,活动预期目的达到。

从那一年起,十洞款会便成为他的例行工作内容,每次都亲自制定方案,明确内容,指导筹备工作,开展网上宣传,等等。迄今为止,十洞款会已经成功举办5届,述洞首届“续款”过后,分别举行了“三龙四耶歌会”、“四寨摔跤节”、“竹坪扁米节”、“铜关甲戌节”,第六届十洞款会将于2016年10月20日在岩洞镇的新洞侗寨举行,这也够他忙一阵子。

经过六年的持续举办,十洞款会已经成为黎平侗乡的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网上一搜便有成百上千条信息,诸多的学者围绕十洞款会展开田野调查,研究侗族习惯法、节庆、音乐等文化遗产,取得丰硕成果。十洞款会在旅游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亮,全国各地的旅游者闻风而来,成为款会的参观者和体验者。

他的村寨?;?/span>

经常走村串寨,让他发自内心地爱上侗乡,爱上侗寨,爱上侗家的鼓楼、花桥、戏台和吊脚楼。喜欢之余,他经常不无忧虑地向寨老、村干及小伙子们陈述文化遗产的珍贵和脆弱,希望他们热爱他们的家乡,传承他们的文化。

中罗侗寨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さ米钔暾拇逭?,是公认的侗族大歌发祥地。除了侗族大歌之外,其他文化元素也保存完好。总之,中罗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但是,由于火灾等原因,当地的传统风貌被严重破坏,与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极不相称。

因为文化调查等原因,他经常出入中罗,与寨老、村干、村民沟通得很多,对于村寨?;さ奈侍庖蔡致鄣煤芏唷R淮嗡环⑵嫦耄谥新扪≡褚桓龇缑蚕喽源车淖匀徽?,举办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以期引起上面的重视,进而加大对中罗村寨?;さ牧Χ?。经过讨论,确定恢复中罗的“关秧门节”。

关秧门是侗族地区最传统的农耕节庆,消失于改革开放前的集体劳动时期。他多次深入群众,了解关秧门的形式、内容及其文化意义,最后制定了节庆方案,并进行了预演,得到了老年村寨的认同,认为该方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形式和内容。

2015年“关秧门”那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但活动还是很成功,激发了广大游客的兴趣,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2016年,县委领导提出,要认真保护和打造侗族大歌保留地,并将中罗作为重点。经过半年的努力,全面恢复中罗的传统风貌,成功举办了黎平县第四届乡村旅游节。

3个月前,中罗村一位寨老打电话给他,说他们正在举行鼓楼会议,一致要求把“杨祖华”三个字刻在他们正在竖立的一块文化石上,以表达村民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乍听这消息,他被吓了一跳,当即谢绝了这番好意,并要寨老们把这一切成绩都归功于党和政府,归功于各部门的支持。经过半天的说服,寨老们才放弃这一动议。

中兰侗寨是侗族英雄吴勉的故乡,文化深厚,风情浓郁。出于对英雄的崇敬,他经常前往中兰侗寨,与村干、寨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沟通、交流之余,他提出每年举办一个纪念英雄吴勉的“勉王节”,年年举办,展示和传承中兰的文化遗产,提高中兰侗寨的知名度。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2015年第一次举办,就得到了该村及周边村民的积极参与,把节庆办得隆重、庄严。

以“勉王节”为契机,他提议村民好好?;ご逭缑玻弥欣级闭耘ㄓ舻亩弊宸缑舱故靖廊?,成为未来旅游市场上的精品。村民们积极响应,自发修缮了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吴勉鼓楼,恢复了吴勉故居。他提出砖木结构的戏台影响寨子的风貌,村民们又行动起来,组织材料、投工投劳,对戏台进行了木质化处理,使整个村寨浑然一体,初步恢复了传统风貌。

他热爱侗乡,他在乎侗乡的每一个侗寨。他的这份情愫,让很多侗家人为之动容。他的主张,他的建议,往往都能得到侗族村民们的认可和接受。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还有好多的村寨得到了有效的?;?,述洞、黄岗、樟洞、高近、六爽,等等,不一而足。每逢年过节,这些村寨的寨老、村干们,都要想方设法邀请他前往,让他感受侗家人的盛情。

二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他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黎平的村村寨寨,视自己为一个地道的侗家人。黎平的侗家人,都知道他“非我族类”,但“其心不异”,把他作视为侗家人,称他为“不是侗族的侗家人”。

自古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县政府推荐、网上公开投票、专家评选等程序,在2016年9月28日的第五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他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授予“旅游十佳传播达人”称号。接着,经过同样的程序,他又于10月12日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授予“传统村落?;ば锶恕背坪?。

他的一位朋友,在他的一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祖华是一位侗族文化的歌者,他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在侗乡的鼓楼、花桥、吊脚楼,在山川、田野、村寨,为一个古老民族倾情而歌……”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土家族 侗寨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