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22:03:44
熊月之在大隐书局“大夏读书会”举办了题为“全球化的意外先行区”的讲座。
“走在南京路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在参加世界各族大聚会……老于世故的中国人坐在西式马车里,精瘦的美国人则乘人力黄包车。摩托车飞驰而过,差点撞到一乘帘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轿子,轿中坐的是中国的官太太。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狭窄的人行道上向人脱帽致敬,帽子正好打在一名穿着精美黄色丝绸外套的印度人脸上。耳中听到的是卷舌头的德语夹杂着伦敦俚语。穿巴黎新款时髦衣衫的人旁边站着近乎半裸的穷苦小工。一对水手踏着双人自行车飞驰而过,两名穿和服、趿拖鞋的日本仕女转身避让,显得有点恼怒。着一身灰袍的和尚手肘碰到了一名大胡子的罗马传教士。”
这段犹如长镜头一般的叙述出自上世纪30年代一个外国人描述上海的文章。短短300字中,出现了7个国家的国民,马车、摩托、软轿、自行车穿梭在同一条马路上;礼帽、丝绸外套、时装、和服混杂在不同人身上;和尚对着传教士,时髦人士撞到穷苦小工。
这一场景反差如此巨大却又和谐共处,“魔都”这个称号也许给到那个时代,比现在更准确。
“现在认为中国比印度、美洲迟一点加入全球化,但是在这一步当中上海表现得非常奇特。由于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近代上海意外地成为全球化的先行区,成为全球化集聚型城市。”上海社会科院研究员、上海史专家熊月之提到,1930年代,来自亚、欧、南北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外侨人数最多时超过15万。
近日,熊月之在大隐书局“大夏读书会”举办了题为“全球化的意外先行区”的讲座,分析为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上?;岢晌跋刃星薄?/span>
印度巡捕在上海租界
当时上海三四百万人中有15万外国人
现在上海有17万多外国常住人口,比近代外国人口的顶峰15万稍微多一些。然而如果考虑比例,则远少于当年。
“那个时候是三四百万人中有15万外国人,今天是2000多万人中有17万多人?!毙茉轮芯抗?,发现今天外国人在上海的人口比例远远不如近代。
和今天更为不同的是,当年外侨中有相当多的人称自己是“上海人”。他们在上海生活,在上海买地、盖房子、生孩子、办学校、办工厂,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园。
当时中西文化在上海都不占绝对统治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尽管也有矛盾和斗争,但总体上是相对平静地交流、切磋、融合,出现了广泛而复杂的异质文化交织的现象,诸如会审公廨、万国商团、多教混合、混血儿、洋泾浜外语等。
1920 年代以后,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成员60%是俄国人。1926年成立的法租界公董局管乐队成员大部分是俄国人。
那时中外有识之士已在上海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问题,今天在全球热烈讨论的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有人在非常认真、有学理地在讨论。
“所以我有一个判断,这种情况远超当时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的全球化广度。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近代上海为人类全球化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地方性的知识?!?/span>
熊月之认为,每个地方都提供了全球化地方性的知识,深入研究这些知识,对于今人观察、应对全球化问题,有极为可贵的借鉴意义。研究历史离不开当下的问题,研究上海的现象,对于今天应对全球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德国制造在当时上海名气很大,这是德国制造的汽油灯
西方列强在上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
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侨一共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最高总数是15.2万人,分别来自英、美、法、德、日、俄、印度、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瑞典、挪威、瑞士、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希腊、波兰、捷克、罗马里亚等。
1910年以前,上海外侨一直是英国人最多,其次是美、法、德、日、葡萄牙等。1915年以后,日本人跃居第一。1942年,在沪日本人达94768人,超过所有其他外侨的总和。
不同国家的外侨在上海有不同的诉求和生活方式。据熊月之调查,英美商人在外商中所占比例最大。1843年上海共有5家洋行,1844年增加到11家,全部是英国人所开。到1911年底,上海有643家外籍企业,其中英商258家,美商59家,“英美在上海商业上面,一直是领导潮流的”。
而法国人最初来到上海的主要是传教士,在华商业并不发达。因而早期法国人在上海人数并不多,法租界的面积也并不大。
相反的,德侨早期来沪以经商为主。德国制造业比较发达,晚清民国时上海人都很认德国品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在上??难笮惺恳欢瓤梢杂胗⒚啦⒓萜肭?。
俄侨占外侨总数量的比例较高,与其他外侨不同的是,俄侨散处在华人当中,跟中国人混居在一起,因而俄国的文化、欧洲的文化对上海市民社会影响比较大。这跟俄侨的背景有关系,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大批俄国贵族蜂拥抵沪。1936—1942年,上海有俄侨21000名。这些俄侨以难民为主,散处华人中间,文化水准较高,艺术人才突出。
“英、美、法、俄、德,这些我们公认的西方列强在上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有那么多的侨民在这个地方,有那么多商业利益在这个地方,上海是一个与他们利益攸关的城市?!?/span>
在沪英国人庆祝女王生日
不同文化、利益如何共存
因为利益攸关,外侨在上海有很多诉求,租界和上海地方政府也有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治安、税收、联合禁赌、预防传染病等。
熊月之特别提到《辛丑条约》中的一条?!缎脸筇踉肌肥桥饪钭疃嗟牟黄降忍踉?,然而其中有一条却是规定中外合作出钱疏?;破纸?。
《辛丑条约》第11条规定,“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管整理改善河道各口……所派该局各员,均代中国暨诸国保守在沪所有通商之利益……(相关经费)此数平分,半由中国国家付给,半由外国各干涉者出资”。
“孙中山当时提议要建大港口。1911年的时候黄浦江淤积严重,大船已经很难进到上海,极大地影响了上海港口的吞吐。当时外国在上海有巨大的利益,黄浦江疏通跟他们有关系,所以他们提出在《辛丑条约》里加了一条关于黄浦江疏浚的内容。疏?;撕芏喑保恳槐识加星宓サ?,不断地疏浚,黄浦江的泥挖出来放在一个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岛屿,这个岛就是复兴岛?!?/span>
熊月之认为这是上海史上很有趣的一幕,体现的是上海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一个缩影。
不同国家的侨民还带来了不同文化。丰富的文化在上海驳杂交汇,形成海派文化国际化的一面。
熊月之提到两所当时的学校。一个是格致书院,地址就在今天的格致中学,由英国领事提议后中外合作建成。书院宗旨是向中国传播科学知识,不传宗教?!袄詈枵隆⑹⑿?、王韬等都捐钱,那个时候大家合作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普及科学知识是好的。不同的文化有互相理解、相互合作的一面?!?/span>
另一个是中国女学堂,开始由外国人提出,1897年开会商议创办学校之时,与会妇女有122人,中外各一半。
“你们能想象吗?中国官绅夫人有盛宣怀夫人与女儿、经元善夫人、沈敦和夫人、梁启超夫人、赵元益夫人、陈季同夫人、张叔和夫人等;外国妇女有西班牙驻沪领事夫人、瑞典驻沪领事夫人、江海关税务司夫人、传教士林乐知夫人、慕维廉夫人、艾约瑟夫人、中西女塾校长海淑德、著名律师担文夫人、工部局董事威金生夫人、《新闻报》老板斐礼思夫人?!闭獯ブ?,中国夫人们都有一个名头响亮的丈夫,但很多人不知道她们当时也抛头露面,积极创办学校参与社会事务,也与“国际化”早早接轨了。
尚贤堂当时的集会讨论
当时文化融合已是热议话题
上海当时全球化程度很高,不仅是今天学者们案头上的研究课题,在当时,生活在上海的中国人和外侨就已经从实际生活出发,讨论不同文化在一起应该如何融合共存。
最典型的是传教士李佳白1894年创办的尚贤堂。1912—1926年,尚贤堂举行各种各样的论坛,请了儒、佛、道、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波斯教、婆罗门教等不同宗教的代表人物,来讨论不同的文化该怎么梳理。演讲者、撰文者中包括中、英、美、俄、日、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各国人士,各种宗教、各类派别都有。最后提出要“宗教对话,互换智识,宣传理解、对话、自由、平等、友爱、求同存异?!?/span>
而尚贤堂办理各教联合会之宗旨也颇有“融合共存”的姿态:一,各教互相亲慕,尊重友谊,无尔我之见,无等级之分,如此乃与尚贤堂宗旨不背;二,开会时不可批评他教之教理,更不可毁谤他教及凌辱他教之人;三,各教友人可以随意研究他教之道,协力同心以成善举,方与众人有裨。
“宗教问题是人类在全球化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当时的上海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想象这个问题的路径。”熊月之感叹,“这个路径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讨论,但是至少在今天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秉承了那么好的价值?!?/span>
《海底两万里》译者、北大教授曾觉之1930年代从法国回来,曾这样描述上海:“人常讥上海是四不像,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将来文明要混合一切而成,在其混合的过程中,当然表现无可名言的离奇现象。但一经淘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我们只要等一等看,便晓得上海的将来为怎样。”
如今回看这段活,全球化日渐深入,“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混合文明早已成为全球大部分城市的图景。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也说,“文明是平等的,要在文明的互鉴中认知文明?!拿骶窃诓煌乩?、人文环境中内生,任何一种文明反映的均是特定地域人们的理念与价值取向,没有普世的文明?!死辔拿鞴泊娴慕峁枪踩?,而不是某一文明绝对地处于优势和领导地位,更不是某种单一文明统治人类。”
“这段话是共识性的,就是今天我们对待不同的文明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毙茉轮芙岬?,“回顾上海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对上海历史做新的解释,而不能照抄原来的教科书,一定要回到历史的场景?!?/span>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