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叶骁军教授;中国迁都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初步研究

2016-11-14 22:44:27

字号
首都的建立肇始于国家政权的诞生。就中国来说,文献记载中早有所谓三皇五帝之都,只是传说罢了。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的夏商之都二里头宫殿遗址,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都城实物例证。其后约四千年间,大约有二百余座古城或城市做过全国较大政权或地方诸侯国的首都。

一、中国首都的变迁与迁移规律

首都的建立肇始于国家政权的诞生。就中国来说,文献记载中早有所谓三皇五帝之都,只是传说罢了。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的夏商之都二里头宫殿遗址,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都城实物例证。其后约四千年间,大约有二百余座古城或城市做过全国较大政权或地方诸侯国的首都。

早期都城稳定性差,直到盘庚时期定都于安阳,才比较稳定。王国维总结,有商一代,都城迁移频繁:前八而后五,至盘庚已经十三次?!白耘谈阋?,至纣王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此后直到北宋,都城的迁徙变迁都离不开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它的支流渭河流域,始终在黄渭两岸东西移动。总的趋向是由西逐步向东,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东渐和国土控制的需要密切相关。北宋时国都终于迁出盆地,定位于华北大平原上的滨河古城开封府,是为东京。我们把这一时期的都城移动称做黄渭迁移线(北方线)。北方线上重要的都城有犬丘(甘肃天水)、兴庆府(银川)、雍城、栎阳、咸阳、西安、安阳、洛阳、郑州、新郑、偃师、开封、徐州、临淄、曲阜以及晋南都城群等?;莆记ㄒ葡咴谥泄拿魇飞铣ご?300余年。

北宋遇金人之变,匆匆南迁。高宗赵构接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史称南宋。高宗一路南下,几经犹豫,曾经在建康(今南京)、苏州、绍兴间游移,最终定临安为行在。元代从上都开平府(内蒙古多伦西北)南下,定都汗八里大都城(今北京)。明初建都南京(应天府),定开封为陪都北京,又在凤阳新建中都。明成祖迁都北京顺天府,定南京应天府为留都,仍设五府六部。金和后金(清)从东北中部平原大道一路南下入关(山海关),经辽阳、奉天,最后迁都北京(顺天府),又南下迁至开封府。另一条南下迁移支线是辽国从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下,定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为陪都,实际是辽国的经济首都,掌握着辽的经济命脉。首都继续沿着大运河南北移动。中华民国初建都于南京,北洋政府时期又迁北京。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重新定都南京。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车轮的南北转动将近800余年。我们称为沿海迁移线(东方线)。沿海迁移线呈Y型,北段是两路南下,南段是南北摆动。东方线上的重要都城主要有杭州、绍兴、苏州、南京、凤阳、开封、北京、兴京(辽宁赫图阿拉)、辽阳、奉天(沈阳)、金上京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区)、元上都(内蒙古多伦西北)、大同、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在此期间,由于日军侵华,1937年11月20日中国首都迁往重庆,国民政府宣布重庆为战时首都。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在中山陵举行还都大典,宣布还都南京,都城再一次回到南京。我们暂且称为长江迁移线(南方线)。南方线上主要都城是南京和重庆。都城迁移的车轮首次在长江流域东西滚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虽然它只有仅仅数年时间。此前,1932年国民政府曾短暂迁驻洛阳(仅几个月)。迁渝之前,曾有迁都株洲、衡阳之议,均未实施。

二、建都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与人为条件)

作为首都,是国家的首善之区,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支撑,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国内外专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研究,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位于国家疆域的中心地区或重心地区;

2. 地形比较开阔,大致平坦,便于建设和对外联系;

3. 交通方便,交通线四通八达;

4. 气候条件较好,没有太严重的水旱狂风地震等灾害,使中央政府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安全无忧的条件下履行职能;

5. 保障供给,资源条件较好,不需要太远距离运输物资以保证需求;

6. 周边经济比较发达,一来作为为首都的经济支撑,二来使首都不致成为落群孤雁;

7. 依托大江大河,水资源丰富;

8. 国防条件较好,距离可能的敌国不要太近,军事上便于保卫首都的安全;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条件都是相对的。能满足所有条件的首都可能一个也没有,只能是相对择优。历史是变化的,国家的情势也是变化的。原来建都条件很好的关中,唐代以后没有任何一个重要王朝再建都于此,真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三、北京的尴尬

近九百年来,北京在多数时间里,是中国诸多王朝和新中国的首都。此前,曾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八百余年。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当时最高领导人的坚持,决定建都北京。燕国久远,留下的历史记载和痕迹不多。金朝开始,至辛亥革命,金元明清四朝,再上溯到辽国陪都“南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坐在北京金龙宝殿上的皇帝大都是少数民族。汉族政权,只有明代十三个皇帝坐过北京的金龙宝殿。明成祖北迁,是因为不光彩的篡位夺权,迁都于他的燕王封地,造成天子守边的怪局。于是发生了后来英宗被俘、北元屡屡威胁北京的悲局。北京处于牧区与农区交界处,少数民族建都北京,南进可以攻,退可以北撤。元朝末年,元顺帝北逃,建立北元是最典型的例子。北元在元朝灭亡后,建都在内蒙古草原应昌府,延续九十余年。

由于形势的变化,北京作为首都,目前已显诸多尴尬。首先是位置不合适。当外蒙古在某大邻居的撺掇下离异建国,当朋友变为敌对,当后方变为前线,当帝国主义性质的大邻居百万大军陈兵北部边境,战争一触即发。暴露于前线的北京,安全吗?当时将许多老干部和高级领导人向南方城市疏散即是最好的注脚。秦汉以来数千年,敌寇犯边,都是指的北来强敌的威胁。1979年南方边境自卫反击战时,北方某大国就答应南方小兄弟同时出兵内蒙古,开辟第二战场,对中国南北夹击,只是战场形势急剧变化而作罢。

第二,建设规划的失误,大而滥。首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能?规模不大的国家,通常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而幅员辽阔的大国,通常首都的职能比较单一,是纯粹的政治中心,不承担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工业中心等方面的职能,如美国首都华盛顿、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印度首都新德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只有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前苏联从圣彼得堡迁都后,由于高度的中央集权独裁思想,妄想拼凑规??涨暗拇蟮酃?,建设了一个十分类似北京的圈层式单中心城市。

建国之初,有专家建议在北京西郊建设专门的行政中心区。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没有被采纳。于是大量的行政机关,公司总部,工厂等见缝插针,星罗棋布。一些活动与设施不适当的选址北京,如奥运会。当时北京已经拥挤不堪,还要建设很多大而无当的奥运设施,如奥运后基本无用处的大鸟巢等,无疑是雪上加霜。鼓噪一时的大鸟巢、水立方如今变成鸡肋。连保姆、农民工也纷纷挤进首都。最终造成一个高达两千多万人口的大而滥的庞杂的城市。天价的住宅,平民百姓情何以堪?规划上一环又一环的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使首都变成“首堵”。单中心圈层式规划布局是封建主义唯我独尊思维方式的反映?!笆锥隆崩朔蚜舜罅康娜肆ξ锪褪奔?。管理部门采取简单的限购,限时外地车进京,单双日禁行,摇号购车等等措施,仅仅是转嫁矛盾于平民,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北京病入膏肓,很难医治了。限制外地车辆进京,城市封闭还是开放?北京,还是全国的首都吗?

第三,缺水。北京远离大江大河,又是北方干旱地区,北京之缺水是必然的。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一地所缺物资可以从异地运来。唯独远距离输水,困难重重。沿途的跑冒滴漏,缺水区或明或暗的拦截,供水水源地的降水量丰歉,战争的影响等等。建国后,前赴后继修建官厅、十三陵、密云等水库,试图解决北京的用水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后来,密云水库还终止了向天津的供水,致使天津不得不搞引滦入津工程,以解决天津用水问题。不是可以海水淡化嘛?不太靠谱:成本多少?长期下去,政府和老百姓负担得起吗?技术上真的已经成熟了吗?未见世界那个缺水地区靠海水淡化解决了缺水问题。早在元代,郭守敬就提出北京受水源的限制,其最高人口容量不能超过一千万人。元代至今,北京的水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前几年,北京曾经有连续109天不下雨的光荣纪录??杉惶湃搜?,吃亏在眼前。我国缺水城市分为两类:资源性缺水和设备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是致命之伤。北京、天津、西安、青岛、大连等城市都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极大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至于设备性缺水城市,主要是水厂、输水管网的建设投入不足,比较容易解决。

第四,风沙雾霾危害,空气质量差。2013年1月份,31天之中,北京有26天是雾霾天气。3月19日,北京下雪变成“下泥”,也算是天下奇观。据报道,华北,已经成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不时漫天黄沙飞舞,黄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蒙面大盗”满街行,“全副武装”何所惧?“?;ぁ苯纬得夥迅腔粕?,航站大楼两被掀屋顶。恶劣的气候和空气,令人望京生畏。输水输财输物资,难道还要输空气?只能说是无厘头之事。

第五,距离国家经济重心过远。国家之都不能在一个非常偏远贫穷的地方。它需要经济重心地区的支撑,相辅相成。如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北京坐北面南,似乎指挥若定,甚至蔬菜、水、空气都要外地运来,不是有点儿尴尬吗?水和空气依靠输入的首都,稳定可靠吗?唐朝末年,依靠漕运供粮的长安,“供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酿酒。” 这时,有三万石米运至陕,德宗欣喜,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元代之时,“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末战乱,红巾军占领南方,切断了运河和海运,大都立即陷入混乱,元朝顷刻瓦解。

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威胁中原王朝的强敌历来都来自北方。近五六百年来,又有来自海上的无赖之敌东方恶狼,觊觎中国的土地与财富,屡屡危害中国。虽则恶狼二战中已被打断一条腿,时时想重新疯狂扑咬,时不再来,天道不容。明成祖挟箧天子守边,悲剧的结局不应重演。

第六,不利实现对海疆的有效管辖。中国不仅是陆疆国家,还是海疆广阔的国家。我国的领海海域南达南沙群岛。仅从陆疆考虑有效管辖的观念已经落后??悸嵌晕夜憷=乇鹗悄喜亢=挠行Ч芟?,国都的就必须南移。

定都北京没有考虑北京的水资源、环境、国际上敌我关系变化,以及周围经济支撑等条件,加之规划失误,以至今日病入膏肓,无法医治??悸乔ǘ季褪潜厝坏?。

四、河南建都—已经翻过去的一页

既然迁都是必然的,迁都何处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些杂志和网上提出了种种设想。提到比较多的和吵吵嚷嚷比较利害的是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和邓州。有的长篇累牍,撰文论证其优越性和可能性,似乎马上就真要迁都其地。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河南之地做都城,已是昨日黄花,绝不可能了。有河南领导曾经说,在河南,夏天提心吊胆搞防洪,一年四季日日夜夜搞抗旱。洪水,风沙,沙尘暴,在这样的地方建新都,中央政府的安全何在?

从地形、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诸方面,以及新都的性质,河南南部都不符合作为都城的要求。笔者就三地是否适合建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豫西南山区小小的几个山间盆地等,岂可作为大国之都?入出之道都不通畅(如北京之内堵那样),是真正的外堵,怎能很好的履行首都职能?水患,围城,都无路可撤。唐代以后,无一朝代愿意建都关中,就是证明。何况关中盆地还不算太小,当时有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之称。就是偌大的四川盆地,亦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拐绞だ?,国民政府很快还都南京,只定重庆为“永久陪都”,是又一证明。提出建都豫西南,只能说是群蜂嗡议。

其二,三地均处于豫西山地与与东南平原之间,降水不均,依靠大量的水库调节。这些水库是悬在城市上空的定时炸弹。1975年8月豫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漫溢垮坝,六亿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沟中型水库垮坝,薄山水库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造成河南省有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伤亡惨重,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超过23万人死亡。 史称“75·8”大洪灾。 滚滚洪水肆掠,无数生灵遭殃,使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试问,紧急情况时是救首都迁首都,还是救灾民?说不定中央政府亦有可能被冲得无影无踪。总的观察,豫西南也还是个水旱无定的地区,旱灾亦不少见。在严重的水患区、缺水区建设新都,把首都从一个缺水区域,迁到另一个水旱无常的地区,何异于自投罗网?

第三,三地都缺少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累。白板天子,没有特色鲜明的中国代表性元素。附近连像样的大学作为政府智库都没有,何能作为首善之区?一座著名的有影响的大学需要百年以上的几代人的忘我奋斗,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文化积淀,在国际交往中,也不利于宣扬和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影响。

最后,新都应该是精致的纯粹的行政性首都,它不能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反,它的消耗要靠周边供给。三地旧城和周围都没有这样的大城市。从水资源和物资的供应、经济能力的支撑,豫西南都不可能考虑建设新都。历史上,河南诸城曾经屡次作为都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是历史已经翻过去的一页。

五、决定中国新首都的可能范围

中国新首都应该建在何处?关于新首都的地点,除上述已经提到的豫南三地外,还有一些文章提出了一些明确的地点,如湖州等。也有提出回到西安的。我们没有必要一一加以评论。必须明确的是,新首都建设不可能安插在某一现成的大中城市。中国是大国,中央机构相应较多,首都也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一座中国城市能够容纳庞大的中央政府的迁入。择地建新都,大致也该有几十万人、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我们准备采用排除法首先确定新都选址的大致范围。既然首都因缺水、污染、拥堵、庞杂等原因从华北迁出,华北和黄河沿岸就不再考虑。

如前所述,因为国家版图和周邻等关系的变化,正常时期中国的首都不可能建设在东北、大西北、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过于偏离国家的重心地区,不便于行使首都职能。除非洲国家两个“刚果”首都隔江相望,其他国家没有将首都设在边境的。抗战后期,虽迁国府于重庆,只定位于战时首都。国民政府于抗战胜利前夕,曾经在重庆发起战后应该建都何处的讨论。当时提出的可做首都的城市和理由颇多。最后结成《建都问题论集》,此书大型图书馆尚可借阅。

提出的主要地点有:

建都兰州,中国的真正的地理中心。

建都长沙,远离日本,安全。

建都长春,日寇觊觎东北,建都以压之。

建都西安、北京,是多朝古都。

其后,中央日报发表署名长篇文章,一一予以否定,提出还都南京是最佳选择。孙中山是国民革命的领袖,是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元勋。古都南京,是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民主大本营,很好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孙中山先生极力赞美南京,他在《建国大纲》中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庇谑牵?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

根据以上分析,能适合选择新都的地点,只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长江流域,郑州-武汉一线以东地区比较合适。此区域是中国的中部核心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经济的首善之区。仅长三角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具备强大的支撑首都的能力。

郑(州)洛(阳)汴(开封)地区是历来的古都,由于风沙,悬河,水旱不定,安全受到威胁,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不再作为首都考虑。武汉区位居中,本有较好的条件。但武汉及其周围是洪水危害区,上游几大水库是严重威胁,水患危害严重。合肥亦是洪水威胁区,1998年大洪水时,合肥郊区三河镇街道水深数米。西安位置之偏,关中之闭,缺水之痛,由古代的优势变为劣势。西安,水的制约使西安的发展失去基本支撑。元代开始,就如其名,只能“安西”了。江南地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开发程度高。但地狭人稠,位置也过于偏南偏东,特别是上海和杭州。现实的情况是,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容纳我国庞大的中央政府。

只要迁都,就是新建首都。而新建新都的最佳地点,就是南北方交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的江淮之间,只是需要避开淮河水患区。我们认为,在南京长江以北的相对较远的地区,即安徽的滁州张八岭以南地区,在苏皖两省交界处择地建设新都——我们暂且称为新都“中京”,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六、从历史和现实考虑,建设新中京

设想的新中京大致范围是安徽滁州地区张八岭以南,包括来安县与全椒县域,东南至南京六合区、浦口区西北部区域。滁州地区张八岭是江淮流域分界线,南北自然环境有较大差异?!罢疟薄笔腔捶呵罢拍稀北芸嘶春雍樗?,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自然环境方面,张八岭丘陵区有大片茂密森林,作为首都的环境护卫,自然条件非常好。

历史上,明初曾经在张八岭以北的凤阳县建设中都。因选址位于淮河洪水区,经济文化落后,遭到朝臣反对。宰相刘基指出:凤阳虽帝乡,不宜都。加之明初财力不济,中都中途停建,无果而终。今天,我们仍可在凤阳中都城遗址看到部分城垣和城门遗迹。滁州市区亦有中都大道、龙蟠大道等地名。以张八岭以南地区作为中京新区的核心中心区范围,建设一个大约五六十平方公里、四五十万人的中等规模的行政性城市,作为中国的新都,是有可行性和很多优势的。

第一,位置适中。东近上海,西望武汉,南抵杭、昌,北达燕、津,都不是太远,属于高铁三小时交通圈以内,并处于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中心区域,又属于我国南北方的交汇区域,应该是南北方地区都能接受的区域。

第二,地形较好,建设以张八岭为依靠,面向长江的中型行政性新都,与南京形成类似于印度首都德里的双联式城市。印度首都德里包括旧德里和新德里双联城,新德里在南,是行政区,距旧德里3公里。旧德里有莫卧儿王朝的王宫红堡和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又是商业中心和居住区。 中京新区区域地形基本平缓,起伏不大,面对长江,地势北高南低,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天生的可以号令天下的广阔天地。设想距离南京主城四五十公里左右,分而不离,离而不远,可以轻松来往。

第三,距离宁沪线和宁沪杭扬合(肥)等地较近。充分利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有利于加强对我国经济发展重地的管控,更好的引导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助于实现中国梦?;毓橐晕佬浅鞘腥褐С耪沃行牡暮侠沓鞘型缃峁?。中国首都不可能迁入现有的大中城市,但离开固有城市太远的地方平地兴建一座新都也是不太现实的。

第四,周边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新建中京,可直接承继这些城市和区域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

第五,集中设置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集中的行政区,便于施政,便于履行中央政府的职能,为全国服务。提倡一条马路办完事,能步行召开政府会议,也便利到京办事人员。中央机关满天星分布,不利于政令畅通。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呈飞机型,两翼是商业与居住区,机头三权广场是总统府和国会两院,各部委机关。机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轴,规划之精湛合理令人叫绝。

第六,通达全国的交通十分便利。现南京南站是我国最大的高速铁路聚集中心,亚洲最大的客运火车站。通向京津沪杭汉合安(庆)都有高速铁路。通向上海有两条高铁,五座长江大桥已经通车,数条跨江轻轨和跨江隧道正在建设。南京不久将形成高铁九线汇集的特大型铁路枢纽。 将来在江北新都的适当地点建设中京火车站,中京站与南京、滁州现有车站形成互补,便利新都交通。

第七,没有洪水威胁。长江江苏、南京段江堤迎水面已经全部固化,质量坚牢。且南京以下江面逐渐开阔,洪水下泄很快。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当时江苏、南京也都安然无恙。滁河水量不大,不会有较大的水患。新都距离长江不远,可以保证首都充足的水源。

第八,容易为国共两党所认同?;ê米苡性略彩?,中国大陆和台湾迟早要统一。统一后的中华国家,首都设在何处,我们猜想,可能不是北京,也不会是台湾某地。新建中京,比较容易为国共两党所认同和接受。

七、新都建设的可行性和迁都步骤

关于中京新都的选址与建设,只是学术研究。都城的迁移是国家的重大政治行为。即使非常有必要,没有大量的资金也不可能实施。一座数十万人的新都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京,目前也不是一日都不可延续,它还可以跌跌撞撞向前走。迁都,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现在进行时。三二十年的绵延期是最短的估计。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下令兴建北京,到永乐十九年迁都,花了十九年。到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正式诏告北京为京师,前前后后摇摆近四十年之久。再说,迁都必须的巨大的资金投入,也是令中央政府头疼的事。

我们目前要做的事,首先是进行关于迁都问题的科学研究??梢蕴岢黾父鼋ǘ嫉氐憬斜冉涎芯?,分析利弊。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但习惯了也就无所谓。韩日等国都在酝酿迁都,国民政府在重庆时也曾公开讨论还都何处的问题,都未见影响国家的稳定。我们应该相信群众,可以通过研究和讨论,选择出最佳的新都建设之地。不能像缅甸军政府那样,偷偷摸摸,欺骗百姓,几个人秘密进行,是典型的独裁行为,只能害了国家,害了人民。

其次,对最可能的三两个地点进行规划?;?。再按规划启动建设之前绝对进行原生态?;?,不得进行任何改变现状的行为。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都应该是艰苦朴素、积极奋斗、执政为民的典范。不能建成官僚机构林立的腐败纪念碑。如果首都什么都有,什么都是全国之最,最大最新最好最先进最唯一……,不是决策者管理者腐朽的特权思想的反映,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围城外面的人怎么不会趋之若鹜向里挤呢?

为便于实际操作,建议划定新都核心区(五六十平方公里,不超过100平方公里)和外围控制区(不超过三四千平方公里)严格进行原生态控制,以保证新都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将来设置独立的行政区划建制——中京特别市,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第三,分期分批启动迁都??上惹ㄒ剖挛翊肀冉戏彼龅墓倚姓兀垂裨汉透鞑课?,中央银行等直属机构。全国人大、政协、各党派中央等权大事简的机构可以缓迁,以充分利用北京的现有设施,节约迁都经费。也就是暂时实行两都制。南非有立法首都(开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方丹)、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三都分立,应该可以很好地借鉴。 中京首先是行政首都,北京暂时继续作为立法首都,亦可暂时缓解北京之堵和北京职能之滥。

第四,新都最终只设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党派团体。只建设为中央政府服务的宾馆、餐饮、交通、文化、印刷等行业。绝不建设工业企业和公司总部等。各类公司总部提倡在沪宁沿线各城市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分散设置,以控制首都规模。如江苏陶瓷总公司设在宜兴丁蜀镇,江苏省渔业公司设在南通市,都不设在江苏省会南京。

新都建设选址是国家的政治大事,须由全国人大、政协最终表决议决,或由一定范围的公民投票决定。笔者只是作为学术研究课题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观点言辞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作者简介:叶骁军,现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江苏南通籍。曾就学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主要从事旅游学和城市学、古都学的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必然性 可行性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