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 09:59:06
2017年1月9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裴斐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京举行。裴斐先生生前好友,同仁二十余人出席活动,缅怀先生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的杰出成绩,畅叙与先生共事交往的珍贵记忆。
裴斐原名裴家麟,1933年生于四川成都,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在推动李白研究、杜甫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
裴斐品格方正、才华横溢,然而一生坎坷多难。他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师从著名学者王瑶教授,开始古典文学研究,并初露锋芒,为当时北大青年才俊之一。1958年,他被定为右派,被迫离开学校,接受“改造”。20年间,他将治学的严谨态度同样用于体力工作中,由于手艺精湛,取得瓦工七级证书,并以高尚的品行影响了多位师从于他的工人阶级青年。1979年,裴斐重返讲坛,调入中央民族大学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一旦复出,他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短短十余年时间著书达数百万字,公开出版了《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等学术著作,还主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语言文学》等著作,在古典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均有卓越建树,泽被学界。1997年,裴斐积劳成疾在京病逝。学界以“得太白三分傲骨三分逸情三分才气,留世间一品风标一品人望一品文章”挽之,亦有人称之为“当代鲁迅”。
研讨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在回忆与裴斐先生的过往时都几度哽咽。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李耀宗追忆了在自己人生最失意阶段裴斐先生与之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往事;退休教授邢莉对裴斐先生对自己学术上支持至今难忘,并感慨先生豁达开明的治学态度应为学界垂范;车如舜教授倡议大家应薪火相继,勇于承担起裴先生未完成的学术课题,践行“踏实读书,勤于思辨,勇于创新”的学风,完成先生未能实现的遗愿。
戴庆厦教授以正、勤、新概括裴斐先生的人品与学问,赞扬裴先生“敢说真话”的品格。牟钟鉴对裴斐先生的三个“二十年”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裴先生无论在学术黄金期还是面对人生磨难时都始终能做到坚守人格与理想,值得后人学习。
裴斐先生劳动期间的两位徒弟黄树林、徐国庆也来到现场。在先生弥留之际,两位徒弟一直守护在病榻前。他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不但传授了他们生存的技能,更让他们收获了做人的真谛,先生的言传身教让他们终身受益。
最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对裴斐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在今天浮躁的学术环境下缅怀裴斐先生,传承裴斐先生为人治学的精神具有特殊意义。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