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 12:48:56
“朕要修长城!”
公元前214年,在错落有致、宽敞华丽的咸阳宫,秦始皇以他特有的低沉嗓音告之群臣。
赢政没说太多,这是他多年的说话习惯。
这种想法,跟一个农民为了防狼而修筑篱笆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意味着统一六国没几年,至少有几十万人又要从战场奔赴北方的崇山峻岭,用他们的血肉和汗水修筑一面绵延万里的巨大石盾。
在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下,实施这一工程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人力是很好征集的,谁不去,便是违抗皇命,可以就地正法,不需要犹豫。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命的价值,很多时候还比不上路边的野草。
野草第二年还会再生,人死了,便是永别。
如何在恶劣的地理条件下,将无数巨石规则地垒在一起,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智慧。
很多时候,人类的智慧和能量是逼出来的。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让一批将到前线作战的新兵学习日语,一周内必须掌握10000个单词,不过关的,枪毙。
结果当然是士兵们都过关了。
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人们如何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长城,目前还是一个谜。
也只有那种残酷、血腥和专制,才有可能产生那么巨大的建筑。
人力和肉身在巨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除了智慧兜底,还要有源源不断的人献身。
在这个伟大工程结束的时候,几乎每块灰色的砖石上面都刻着一个陌生的名字,长城就象由无数的纪念碑组成。
在长城上很容易穿越,鞭打苦役的士兵、缓缓移动的巨石、滴到石头上的鲜血、泥土被烈日蒸干后变作四处飞舞的灰尘……
从那一幕里,可以解读出很多,它关乎天、地、人,也关乎权力、阶层和命运。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如果不是山野村夫,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一座座城,要不怎么叫“城里人”?
人们在城里安居乐业谈恋爱,忙得不亦乐乎,外面的敌人要打进来,首先要突破关防和城墙。所以形容那时候的将军勇武,多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要想高枕无忧,必须让危险离得远一点,秦始皇之前,其实很多统治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定将防御半径扩大。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修建长城的帷幕。
历代各朝展开了修长城大赛,就象王朝最大的行为艺术。
后来,他们修建的长城总长度超过了10万公里。
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千年的岁月中,跨越中国一半省份的万里长城其实一直没有发挥所谓的防御功能,它对于一国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国防。
它甚至被皇帝们拿来取悦妃子。周幽王就是这样的人——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当边关真的告急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不久便死于刀下,西周灭亡。
如果大海上也能修筑长城,统治者是不会犹豫的。
明是秦之后最爱修长城的朝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头都修饰成长城关隘的模样,可以想象是北方长城在南方大海上的延伸。
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长城成了纯粹的人文景观,在历次评选中,均高票当选中国旅游景点第一名。
跟长江、黄河一样,长城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唱得人热血沸腾。
还有很多人到长城去约会,到长城上去决斗。
为了涵养生态,后人在长城流域修建了水库,每逢雨季,部分地势较低的长城入水,称之为“水长城”?;褂腥顺扑馐敲辖蕹こ鞘绷鞯难劾帷?/span>
许多聪明的商家买入水陆两用吉普车,供游人消费,车开过的时候,水面掀起巨大的波澜,将人们从想象拉回现实。
商人在附近开发了“长城公社”,一些企业经常在长城搞文化活动,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爱国者在长城上打出“钓鱼岛是中国的”横幅,很多电影都是以长城为背景拍摄的。
长城成了中国人的最佳道具。
人们早就忘却了长城的暴力色彩,和它下面的累累白骨。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