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16:38:16
作者:刘克梅
近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全》、《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的持续走红,给影视界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 “一批无明星、不炒作的文化类节目成功避开了市场红海,异军突起,以深沉隽永的独特气质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敝泄酱笱Ц苯淌谘詈樘畏治?。当下就应该多一些诸如此类的“荧屏清流”,因为它带来了清正的思想本位、清新的艺术格调、尚新创新的艺术探索。
清正的思想本位。影视作品,娱乐类综艺节目等,是艺术消费品,更是精神产品,它需要创造文化利润,更要完成对社会公德、价值发展、道德发展的引领与疏导?;谎灾?,要通过一篇作品、一则故事、一段歌唱,给人带来真善美的精神熏陶、灵魂的净化,让人对厚德载物、崇德向善、坚守大道、洁身自好等道德规范和精神准则,生出浓郁的认同感和共鸣感,以健全健康的人格和精神风貌卓立于世。所以,我们追求经济指标,更要将精神指标、道德指标,置放到影视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新颖的模式、时尚的互动,完成庄严、认真、慎重的精神传播。就像《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清纯的引领一样,画面精美,形式活泼,直达传统文化内核,让更多人爱上诗歌,爱上传统文化,带来清正的思想熏陶。
清新的艺术格调。艺术格调就是一部作品所释放出来的精神品味、精神格调。语言典雅、形象高雅、内容健康、立意高尚的影视作品,能带来求真尚美的精神动力,如果因为利润需要坠入娱乐化、庸俗化、拜金主义怪圈中,以丑为美,拿无聊当有趣,甚至用一些低俗、恶俗和粗糙的画面和语言,吸引眼球,制造“畸形的利润”,则会将艺术品位、艺术风气,引向急功近利和不负责任,这样的艺术品已经不是什么艺术品了,而成为了“精神毒品”。因此,我们才对《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清新的艺术格调,大力赞赏,只要编导们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向清新格调的追求中,我们就能走出庸俗,走向雅致;走出“点击率崇拜”,走向规律敬畏感。让艺术作品和社会公众一同进步。
尚新创新的艺术探索。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有太多的崇洋媚外心态。《新民晚报》报道说,全世界积累了30年的“洋模式”竟被我们短短数年就买光了。一味仰人鼻息,节目“火”了吗?仍然没有。不但没有“火”,反而在同质化误区中越陷越深。失去了原创能力和文化自信力,注定没有出路。而《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节目,不盲从,不追风,不羡慕他人,崇尚原创,逆流而上,反弹琵琶,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善于对娱乐节目进行创新性挖掘、创造性转化,切中了社会公众的文化脉搏,造出了美轮美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新品,自然会有“火爆效应”。这种独立自信、崇尚实干、开拓创新的艺术追求,更有艺术价值和意义。(刘克梅)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