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14:31:27
近日,在南海西沙沉没的800年前的南宋商船“华光礁I号”模型及出水文物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南海丰富的水下文物遗产保护状况再度引发公众和舆论关注。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埋藏着以沉船为主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南海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我国民族世代在南?;疃闹匾?,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海上丝路遗珍,却一直遭受许多不法分子的疯狂挖掘盗捞。尽管这些年来,大多数水下文物遗址的?;び辛嗣飨缘母纳?,但据媒体报道,许多重点遗址“年年巡查都会发现新的破坏痕?!?,而地理位置偏远的水下文化遗产?;じ鞘导噬洗τ谝恢帧罢婵兆刺薄?/p>
盗捞猖獗对于水下文化遗产?;さ钠苹盗钊送葱??!坝械牡晾陶咴诮恍┮胖返拇善鞯晾桃豢蘸?,连沉船上的碇石、铁炮等大体量的文物也不放过?!备嗟牡晾陶呶嘶竦么善骱驼浔?,方式简单粗暴,在沉船区大肆扒拉耙筛,遗存中蕴藏的历史信息往往被毁坏殆尽。而在更早些年,一名国际打捞商在南海海域打捞出巨型清代沉船“泰兴”号,为了“物以稀为贵”,挑选完其中的30多万件精品之后,竟然将剩下的60多万件康熙年间福建德化窑青花瓷器统统砸碎扔入海中。
南海水下文物盗捞严重,危及的是南海文脉。从《山海经》到《海国图志》,从孔夫子“乘桴浮于海”到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华文明不仅仅是陆地文明,也包含着一代代国人面朝大海的开拓和梦想。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海洋文明的杰出代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中,其一礁一石、一舟一桨都理应得到更好的?;?。近年来有些周边国家蓄意破坏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存,以销毁中国关于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而盗捞者尽管目的与那些蓄意破坏者迥异,造成的后果实则相同。
因而加强水下文化遗产?;?,尤其是南海丝路遗珍的保护刻不容缓。当前,我们的水下文化遗产?;ぴ诠芾硖逯啤⑷嗽惫钩?、法治环境到人们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关注,都存在很多不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加大投入、加强宣传、理顺制度、健全法律,都值得相关部门大力改进。
水下文化遗产?;ど婕扒虼蟆⒘煊蚨?,千头万绪,关键是要有整体观的规划,尽快形成完备的水下遗产?;じ窬帧=昀?,我们在陆地文物?;し矫婊哿诵矶嗑?,从文物普查到多层级的文保单位确定,从法律、制度的制定到文物保护宣传,从各种申遗到大遗址保护、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实践,水下文化遗产?;ひ脖匦虢杓?,统筹规划,多管齐下,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南海大遗址保护、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等项目,提高南海乃至整个海上丝绸之路遗珍的?;に健?/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の奈锕υ诘贝?、利在千秋?!蔽夜涤?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蕴含着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唯有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才能反本开新,继续前进,写好丝路新篇章。(作者:赵锋,系国家博物馆馆员)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