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17:44:47
"我们这代人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中国人在这个时代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改变着世界的秩序。身为作家,出生在这么一个有故事的时代,我必须在场,我必须书写。"在第22个"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来临之际,《人民的名义》原著作者周梅森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4月以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年度最大黑马之势高分霸屏。而早在1月初,《人民的名义》原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潜心八年、曾六易其稿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备受好评,被誉为"一部揭示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现实主义力作"。
为什么一本小说能够成功捕捉国人共鸣?周梅森说,如果说这部小说成功,那么成功之处在于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各个社会层面,尤其是政治生态层面的中国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受众的共振。"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现实主义的成功,文学坚守的成功,贴紧时代、反映人民疾苦的成功。""比如我以往的作品《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国家公诉》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和指向,而这部作品要比此前的作品宏大得多,而且由于反映现实社会题材在近十年内鲜有人涉及,我也在无意之中完成了一次厚积薄发。"
为什么而写作?周梅森回答,我们这代人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中国人在这个时代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改变着世界的秩序。身为作家,出生在这么一个有故事的时代,如果不去书写、如果不在场,那太遗憾了。周梅森认为,文学应该始终站在社会的现场。"一部文艺作品可以引导人心、引领人心,也能改变人心,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