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洪洞大槐树:延续600年的乡愁

2017-07-16 13:26:44

字号
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在山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近百万人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遍布中原地区。因传说移民多在洪洞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此处也成为知名移民遗址,成为移民后裔共同的乡愁。

 你去一个地方,当地人一般会说欢迎来我家,但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人们说的却是:“欢迎回家。”

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在山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近百万人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移民遍布中原地区。因传说移民多在洪洞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此处也成为知名移民遗址,成为移民后裔共同的乡愁。

再现600多年前的那段悲壮历史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痹诒莸母枭?,演出开始了: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大槐树下,却被告知要迁往外地。儿子拜别老父,兄弟砸锅各取一份以便日后相认……第二届大槐树孝文化节暑假期间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大型实景演出《大槐树移民》感动了不少观众。

“他们太可怜了?!币桓觯匪甑男∨⒖吹萌肷?,看到老百姓被官兵带走,更是哭得不能自已?!笆罴俅⒆庸?,是想让她了解祖先故事,学会感恩、孝顺?!焙⒆拥哪盖琢号克怠?/p>

王明明是剧中官兵首领扮演者,由于演得太逼真,还曾被看演出的小孩子打过?!罢庖彩嵌晕冶硌莸娜峡伞!蓖趺髅魉?,“每次演出都有人落泪,甚至有人常坐不起?!?/p>

明朝初期,频繁的战乱使中原地区人口骤减,为巩固统治,恢复生产,明朝政府决定从人口兴盛的山西向中原地区移民。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主要是各地家谱、碑文等有记载?!焙槎创蠡笔餮案雷嬖拔幕宋史虏?,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大槐树移民是官方组织的规模最大、移民人口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移民。而洪洞是一个集散地或说是办理手续的地方。

关于大槐树的那些传说是真的吗?

移民是被骗到大槐树来的吗?

有传说认为,人们不愿离开故土,明政府便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消息赶来后,却发现被骗了,只能被迫移民。

樊德昌认为,这只是个传说,并没有根据。大槐树移民前后持续了近50年,明政府不可能总骗老百姓,而是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赋,发放银两、种子、耕牛等。

移民后裔脚小趾指甲都是复形?

据说,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

来自浙江省乐清市的游客金康焕就是跟着传说而来的?!拔颐羌胰硕颊庋跃妥芟胱约夯岵换嵋彩谴蠡笔饕泼?,就过来祭拜?!?/p>

樊德昌说,从遗传学角度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会有这种传说,是人们想通过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辨认老乡。

“解手”一词来自大槐树移民?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所有的卫生间都叫“解手场”,而当地人也称如厕为“解手”。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

樊德昌认为这也是后人的一种编排、演绎,没有可靠依据?!肮赜诖蠡笔鞯暮芏啻刀际敲挥懈莸?,但有趣动人,具有传奇色彩,对此,大家不用去计较其真实性,听之一笑即可?!?/p>

寻根祭祖诉乡愁

数百年沧桑轮回,明代古大槐树早已毁于水患,现存的是与古大槐树同根生的二、三代大槐树。陆续有人回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慎终追远。

赵志旭是河南封丘县姚务村农民,在三代大槐树处驻足良久后,他将红、黄色的祈福带系了上去。

“老祖宗就是从这里移民到河南的,还定下了世代耕读的祖训。”赵志旭说,姚务村有2000多人姓赵,都是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荫蔽子孙”是根植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信条,因此,来这里祭祖也成了姚务村村民们共同的心愿。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每年收到大量寻根问祖信函,人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血脉的故事?!昂幽?、河北、山东等地最多,还有香港、台湾等地寄来的?!贝蠡笔餮案雷嬖肮ぷ魅嗽彼?,有一年,江苏丰县张氏来信寻根,工作人员将其家谱与洪洞县冯张村张氏家谱比照后发现,二者记载的方位、距离和迁移时间正好一致,两地张姓本是一家。

为满足人们祭祖愿望,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每年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平日里,寻根祭祖园也有祭祖仪式展示?!昂槎创蠡笔骷雷嫦八住币脖涣腥牍壹斗俏镏饰幕挪;っ?。

“人们来大槐树不仅是游玩,更是感受文化,了却寻根的心愿。”樊德昌说,大槐树移民文化有着强大感召力,这种挥之不去的“同宗共族,天下一家”的情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厚重的亲情文化和根祖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