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 07:37:43
一只藏羚羊在觅食。
新华社记者 吴 刚摄(资料照片)
横空出世莽昆仑。
4768米,3000多里青藏公路劈开的昆仑山口,矗立着一尊也许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雕像。
他左手紧握钢枪,五指雕刻得嶙峋却有力;而右臂温柔地横于胸前,臂弯里,怀抱着一只幼小的藏羚羊;一双沉毅的目光,注视着西南——
那是可可西里的方向。
雕像上书: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
这位23年前壮烈牺牲在反盗猎一线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さ谝蝗耍缃癖徽?、社会各方以这种方式郑重纪念着,并时刻提醒每一位途经这里的后人,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此刻,昆仑负雪;远望,大地苍茫。
可可西里之行伊始的这幅画面,已在记者心中定格出厚重而豪迈的基调:生命,需要用生命去守护。
人们开始知道可可西里,往往始于藏羚羊?;ふ呙窃谡馄蚶镂奕饲氲亮苑肿邮馑澜狭康墓适隆?/span>
平均每年主力巡山队完成大规模巡山15次、各?;ふ就瓿裳蚕哐不?00余次……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到国家公园,再到世界自然遗产,一批大无畏的先行者,用生命与热血为可可西里?;さ目缭绞椒⒄沟於ㄏ虏豢赡ッ鸬幕?,创下了48天深入无人区巡山反盗猎的人类身体极限的纪录,更有连续追击46天一举剿灭三股盗猎团伙的壮举。
正是一代代守护者们前赴后继的舍生忘死,从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自然?;で倜挥刑降亮缘那股?,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6万多只,较盗猎活动最猖獗时期增加了4万多只。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对可可西里守护者最高的褒奖。巡山队的脚步从不敢停歇,而在广袤高原设立的多座?;ふ?,也在艰苦的环境下、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考问着忠诚与担当:每天坚守在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的“生命通道”,每时每刻为“高原精灵”保驾护航;穿上白大褂,拿起针线包,接纳救护受伤或落单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各类野生动物500余只,帮助迷途的它们重返自然……
没有枪声与硝烟,平凡的岗位更需要不凡的付出:以烈士之名命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时至今日仍然只能依靠太阳能供电;记者夜宿海拔4479米的?;ふ?,夜晚气温已降至零下,管护员们就这样常年生活在严寒缺氧的“生命禁区”,挑战着扎根无人区的人体极限。
生命,需要用生命去守护。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ど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青海省委省政府强调,“申遗成功不是目的,深化保护才是根本。”制定实施《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ぬ趵?,强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人们不仅用生命在守护可可西里这方净土,更用法治思维和改革创新办法为可可西里织就一件更加光彩的新衣。
丹心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走进可可西里,一路守护一路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