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16:23:17
8月5日晚,庆祝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举行。成立于1957年的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家乡为观众带来了精彩演出。图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员演奏晚会开场曲《心中的歌》。
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党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觉将文化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部署,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艺创作
演出繁荣发展
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艺术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了《国家的孩子》《呼伦贝尔大雪原》《草原上的乌兰牧骑》《马可·波罗传奇》等一大批立意新颖、主题突出,极富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艺术精品,在国内外重大艺术赛事中屡获大奖。
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实践中,内蒙古逐渐形成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艺术节庆活动,地方戏剧目展演、声乐大赛、舞蹈大赛等各类艺术赛事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86个艺术表演团体,其中文化部门管理的院团97个、民营剧团89个,从业人员7226人。
“草原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以演出、宣传、辅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享誉全国;全年开展惠民演出1.2万余场,其中下基层开展惠民演出超过7000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相继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实用便捷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机构的惠民形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县级以上图书馆117个、文化馆119个,博物馆(纪念馆)22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65家),苏木乡镇(街道)文化站1060个,嘎查村文化室10576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11.5平方米。2015年至2016年,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相继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乌海市“书法五进”和乌兰浩特市“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拉场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推进,服务人口突破100万人次。“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持续开展,受惠农牧民群众20余万人。“流动数字博物馆”进沙漠、进牧区、进校园巡展,将历史文化送到百姓身边。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荣获“美国图书馆主席国际创新奖”?!叭菀徽尽泵夥芽殴ぷ鹘顾忱?016年图书馆总流通人次742万、博物馆参观总人次1124万。各种普惠型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区每年举办导向性、示范性文化活动1000多项,近3000万人次参与。各地区文化大院、文化户蓬勃兴起,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逐渐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风景。
文化遗产?;び行蚩?/p>
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颁布实施《元上都遗址?;ぬ趵贰豆赜诮徊郊忧课奈锕ぷ鞯氖凳┮饧返纫幌盗姓叻ü嫖募?,重点实施元上都遗址、辽上京遗址、嘎仙洞遗址、成吉思汗陵等一大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遗址保护工程。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内蒙古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吐尔基山辽墓、元代集宁路遗址考古、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等10余项考古发现,先后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或“全国六大考古新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2167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さノ?11处。全区拥有历代长城7570公里,总长度居全国第一。全区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112546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916件(套)。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自治区级项目499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674名,有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3个。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决策部署,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制定出台了《自治区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娱乐、文化会展、文物复仿制品和工艺品、动漫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各类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网络动漫、文化旅游、艺术品业以及电影发行放映等文化市场主体1万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的主渠道。上网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社会形象明显好转。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化市场监管效能大幅提升。2016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525.5亿元,较上年增长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
对外文化交流亮点纷呈
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内蒙古区位优势,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加快推动内蒙古文化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走出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文化交流的意见》《自治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俄蒙文化交流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中俄蒙文化交流品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文化领域交流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相继派出300多个文化艺术团组5000多人次,分别赴美国、英国、俄罗斯、蒙古国、白俄罗斯、匈牙利、澳大利亚、丹麦、日本、韩国、埃及等40余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培训、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各地民众热烈欢迎;与德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丹麦、斯里兰卡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大规模年度合作;积极参与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成功推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文化年(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向世界展示内蒙古独特的民俗风情及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进一步密切了内蒙古自治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了中华文化和内蒙古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