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22:13:40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文学书社日前举办了一场余华书友会。本报记者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会场,发现早已排起了长队,很多人一下班就直接赶过来,连晚饭也没有顾上吃。
书社总经理伊尔克·弗洛耶女士对本报记者说,余华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多部小说如《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活着》等在欧洲深受读者欢迎,“余华书友会的消息在网上发布不久,座位便被预订一空?!彼倭艘幌陆幼潘?,“我想吸引大家的有三点,一是想来目睹余华这位作家的风采,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三是想了解当代中国?!?/p>
余华在题为《我的书游荡世界的经历》现场演讲中,介绍其作品在中国以外的37个国家以35种语言出版,随后他与现场听众就其作品、中国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余华告诉本报记者,他此次欧洲之旅历时半个月,所到之处都感受到读者的热情。
弗里德里克·布尔乔维亚是一个帅气的法国小伙,在一家欧洲建筑行业协会担任项目经理,专程从巴黎赶来与心目中的偶像见面。他说,“我是铁杆粉丝,余华小说的法文版我几乎都读过了。通过他的小说我对中国社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由此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人?!?/p>
在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文学、翻译与传播学院任教的穆里尔·吉勒姆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她的汉语翻译课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翻译?!把瞧毡楸冉舷不吨泄贝难ё骷业淖髌罚缒?、余华、苏童、刘震云等的代表作。他们对作品中所呈现的与自己国家不一样的世界特别感兴趣?!奔漳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打开了一扇了解和理解中国的窗口?!暗贝难ё髌贩从车氖堑苯裆缁岬穆霾?,从中可以体会这个文化的内在气质。要想走进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中国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的途径?!?/p>
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谢红华也有同感,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学作品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独特功效,很多欧洲人接触并喜欢上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罢庑┳髌肪拖褚桓鱿虻?,引导着他们走向中国,走向中国人的生活?!?/p>
谢红华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出版和读者这三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庇嗷胶退?,其中翻译是第一位的,他的很多作品在海外之所以受到青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翻译得好。
旅居荷兰多年的中荷双语作家王露露认为,欧洲民众对中国深入了解的愿望日益加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也会日益浓厚。翻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成功的中国文学作品能在世界上行走多远。不同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叙述方式和阅读习惯,所以译者最好能在完全理解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目标受众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传播致效。此外,中国一些作家可以考虑直接用外文进行写作,让作品能以最快捷、最保真的方式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