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 20:50:07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
2017年12月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在2017信用北京暨(第三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深化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演讲。
有人把刚刚过去的五年,称为中国创新的“黄金五年”,创新引领着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据媒体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0余次提到“创新”二字,并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
近30年来,中关村以改革推动创新,园区企业总收入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去年企业总收入超过4.6万亿人民币,占全国15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总收入的1/6,今年预计能够实现年度总收入超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的目标。
中关村拥有317家上市公司,1620家新三板企业,67家独角兽企业,占比超过全国的一半。每年发生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项目数及金额约占全国的40%。中关村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得益于中关村持续构建并不断完善以科技金融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在中关村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中,信用体系是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中关村是国内最早提出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中国第一份企业信用报告诞生在中关村,中国第一家企业信用自律组织也是在中关村率先成立的。
多年来,中关村按照“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全力建设“中关村信用首善之区”,以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纽带,在全国率先推出瞪羚计划和展翼计划,充分发挥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及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统筹政银担企四方资源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通过搭建信用信息平台、优化小微企业信息归集、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推广信用评级产品、加强征信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了以“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基本特征的中关村信用模式。
中关村示范区的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整体优于其他区域,但依然有大量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融资需求强烈,尤其是信用融资得不到有效满足。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379.4亿元,但中关村56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放的信用贷款余额仅为491.1亿元,占比不到15%,其中不附带法人连带责任的纯信用贷款更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信用大数据较为分散,其金融数据与非金融数据缺乏系统性整合,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完整快速低成本的获取企业的整体信用情况;二是未建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匹配度高的信用评级模型,在传统信用评级模型下,以轻资产高成长为主要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级偏低;三是信用应用的典型场景探索不足,信用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支撑力度不明显。
中关村示范区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进入2.0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信用产品应用这个核心,积极顺应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助力科创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符合科技企业特征的评级模型,培育充满活力的信用服务市场。
按照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持续加强信用平台建设,引导中介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经营特征开发信用产品,鼓励支持信用市场与资本市场广泛深入对接,为全国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最新实践经验,打造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升级版。
二是大力发展新信用业态,促进金融科技和信用评价深度结合。
大数据的迭代创新,金融业的业态重构,实现了实时、批量、跨区域处理分析大量终端用户数据,促进了个人征信、授信、风控及保险定价等金融领域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价值。
金融科技也在征信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大大促进金融治理和金融生态的转型升级,我们要抢抓这个历史性机遇,支持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创新信用新业态,不断提升在科技企业信用评价领域的影响力。
三是开拓信用应用场景,强化信用支撑作用。
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扩大与国家、省市部门和行业服务平台的商务对接,实现数据来源的多样化,以问题倒逼、应用导向不断开拓信用产品的应用场景,开展创新试点,总结经验,不断推广,为中关村示范区科创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更好的信用服务和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