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15:56:42
“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苯衲暌丫梗杆旮吡涞穆骋找衾窒笛г苯┱庋稳荨痘坪哟蠛铣?。无论是在抗日烽火中的延安,还是在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黄河大合唱》总能触动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情结,激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南泥湾》《白毛女》《拥军花鼓》……这些纵横了几代人记忆的文艺硕果诞生于一棵“文艺巨树”——鲁迅艺术学院。
纵然历经岁月荏苒,经典文艺作品却永不褪色,它们生于烈火硝烟,生于时代的呼唤,生于人民的感召。
1938年4月10日,延安鲁艺在抗日硝烟中诞生。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鲁艺人开始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到人民中间去。无数鲁艺人以笔为枪,用艺术呈现炽热的爱国情怀,各种文艺经典井喷而出。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鲁艺人却有着无比乐观的精神,很多经典作品都是在狭小的窑洞里完成的?!保梗端旮吡涞穆骋找衾窒笛г泵嫌谑恰栋酌分械谝淮捕陌缪菡咧唬匾淦鹫獠扛杈绲拇醋骼?,她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晚上,作曲家张鲁突然急切地敲我窑洞的门,他说曲子马上就能写好,可是窑洞里没有灯油了,让我借他一些?!泵嫌诨匾涞?,“我就让他进我的窑洞里先写,我出去捡煤核,等我回到窑洞里,那段经典的《北风吹》已经写好了。”
著名音乐家安波素有“小调大王”之称,他的很多作品都从民间文艺、民歌中汲取营养?!罢吕锢词切麓?,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谈起安波选用陕北民歌《打黄羊调》填词创作的《拥军花鼓》,安波的儿子刘嘉绥说:“这首新民歌既保留了陕北花鼓和民歌的元素,又注入了拥军爱民的内容。曲调朗朗上口,经常是上面演着,下边的老百姓就能跟着唱了?!?/span>
从《地道战》到《红星照我去战斗》《雷锋,我们的战友》……这些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都出自傅庚辰笔下,这位老鲁艺人将一个时代的记忆谱写在了旋律之中。
“作曲家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就是旋律,民族化的旋律群众容易接受,要想接近群众,必须深入实践?!备蹈剿担诵春谩兜氐勒健?,他亲自去冉庄钻了地道。“看到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陈列室、大刀和红枪,‘地道战,嘿,地道战’,这个调子一下就出来了?!?/span>
纵使文艺作品有千种万种的创作方式,但无论哪一种都不能离开人民,不能离开实践。
“创作要贴近人民,作品才能‘活’起来。”今年已86岁的王绪阳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1954年创作著名连环画《童工》和《我要读书》的时候,王绪阳和几个同事来到了高玉宝的家乡体验生活。“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住在农村。农村的一草一木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这些只有真正的深入生活才能感受得到?!?/span>
3月26日,新版《白毛女》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又一次上演,演员几次谢幕,观众的掌声仍如潮水般雷动;《黄河大合唱》更是每次演出都能掀起热潮;即使是智能时代,连环画《我要读书》仍是很多孩子爱不释手的图书……
“饱含家国情怀的文艺作品,带给受众的感召力是无比强大的。今天,传承鲁艺红色基因的院校、院团、艺术家形成了‘新鲁艺’雁阵齐飞的新格局,鲁艺人的创作一直在路上?!敝泄影猜骋招S鸦峄岢?、知名作曲家马可之女马海莹说。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