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贯彻国务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促进有机质农业生态发展

  来源: 中国生态产业网

2021-03-15 11:35:06

字号
“有机质农业”和“耕育农法”是在我国首次利用世行农业项目实施中孕育发展,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中广泛应用。在2019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耕育农法生态发展与创新团队获全球科技创新奖。

        2021年0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发〔2021〕4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五)项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要求:“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薄巴平┮涤肼糜巍⒔逃?、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闭庥胗谢逝┮荡车纳⒄估砟钜宦鱿喑?,也是对农业循环发展经济的又一次提升。

image.png

       “有机质农业”是以农业种养循环和平衡为基础,以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和利用能力。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合理配套布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

       有机质农业变废为宝,在优先秸秆过腹还田基础上,保持生态畜牧业生产与农田肥料需求平衡以及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生态土壤—生态食材—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全产业链,为推动探索耕读教育、耕育田园、耕食教育、康养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拉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1、有机质农业倡导优先推进秸秆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养殖

       “有机质农业”和“耕育农法”是在我国首次利用世行农业项目实施中孕育发展,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中广泛应用。在2019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耕育农法生态发展与创新团队获全球科技创新奖。

       有机质农业倡导在当地乡镇半径区域内(十公里内)根据种植业生产,核算土地有机肥料需用量,按照本区种植秸秆产生量,优先推进秸秆发展草食性畜牧业过腹还田利用,饲料化利用后剩余秸秆再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尽力实现区域内土地肥料供需平衡。在当地乡镇半径区域内草食性养殖、秸秆肥料化不能满足当地土地肥料需求时,可以考虑在一个县域内(五十公里内)发展利用饲料粮的规?;吵 ⒀承∏?,养殖粪便统一回收和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工程,推进沼渣沼液肥料化利用。形成以恢复地力、发展从全民健康需要的生态农牧食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image.png

       2、世行蒙城项目创造了粮草共增与秸秆养牛过腹还田模式

       1982年,我国首次利用世行贷款“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在安徽、山东、河南三省九县实施,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世行农业项目集成资金使用模式,需要农林水、机电路等部门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工作和管理。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就组织了一批1982年初入职的首届恢复高考77级农田水利毕业生团队,深入涡阳县和蒙城县世行项目区工作,解决了皖北地区旱改水问题,促进了我国粮食增收和畜牧业的增长。

       1984年蒙城县大力推广麦稻轮作,项目区水稻占总面积的40.7%。平均单产462公斤。项目区旱改水后草多粮多,县政府充分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发展黄牛饲养,带动畜牧业全面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牛业经济,加大资金投人深加工产业,取得了综合成效。1986年全县出栏黄牛存栏24.33万头,出栏3.58万头,居全省首位。1987年项蒙城县项目区利用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兴修水利、改土培肥的综合措施,治理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显著,被世界银行誉为“蒙城模式”并予以表彰。

image.png

       3、世行肉牛项目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蒙城县华北平原项目创造的全国养牛大县经验,促使世行启动的(2000—2005年)小规模肉牛贷款项目,世行肉牛项目通过秸秆过腹还田,着力源头减量,提高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利用率,着力推动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沼气技术,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构建农林牧、一二三产循环产业链,形成有机质农业体系。

       2007年4月22日至24日发改委在安徽阜阳举办了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经委及农业系统、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近200人参加了培训。2014年11月20日,国家又在安徽阜阳又召开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探讨发展措施,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生态脱贫。2016年2月1日,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出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殖场建设与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按照生态承载容量,合理布局畜禽养殖?。ㄐ∏?,推广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

image.png

       4、“蒙城模式”有机质农业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楷模

       世行华北平原项目的投资、实施、管理取得的成效显著,不仅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农村农业的生产、生态条件,而且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生态农业、有机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循环农业、耕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和实践基地。世行项目为利用国内政府资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提供了楷模。世行项目的规划可研、监测评价、后评价工作系统引领中国工程咨询的兴起与国际接轨。项目区秸秆养殖、种养废弃物还田模式,孕育了中国农村能源的科技创新大会,为连续八年召开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大会暨生态发展论坛提供了源泉。世行华北平原成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项目的经验和总结,对于目前农田建设、土地修复、土壤改良、健康中国均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亳州市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是有机质农业实践的基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是国家为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是促进粮食结构调整,提升粮食竞争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的有效途径。亳州市国家大型商品粮是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项目,规划团队是82年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华北平原农业开发项目,随后十多年连续主持过世界银行加强灌溉农业项目、世界银行肉??⒌认盗邢钅康墓婊笆凳┕ぷ鳌T诟费羰泄曳⒏奈笮蜕唐妨富叵钅砍晒Π咐∩贤瓿傻目裳斜ǜ?,通过了水利部、农业部专家审查和国家发改委批复。在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40万亩,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000万元。配套灌溉、排水、水土保持等工程体系,灌溉设计保证率70~75%,灌溉水利用系数从大约0.45提高到0.7左右。

       5、有机质农业发展前景

       土壤健康,作物就健康,水、食物、动物和人类都健康。近年来,我国农村化肥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投入,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近年来进口肉类数量进一步增加,引发疫情防控风险。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实现秸秆过腹还田的种养结合,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增加肉、奶、皮等畜产品供应,不与人类争粮,能解决十亿人健康肉制品的自给自足问题,持续发挥世行农业项目的效益?;逼皆钅康耐蹲?、实施、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不仅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农村农业的生产、生态条件,而且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生态农业、有机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循环农业、耕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和实践基地。也为后期利用国内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提供了楷模。世行项目的规划可研、监测评价、后评价工作系统也引领了中国工程咨询的兴起与国际接轨。项目区秸秆养殖、种养废弃物还田技术,孕育了 “粮-秸-牧-菌(食用菌、菌肥)-沼”吃干榨净的农业循环产业创新模式,为后期新河湾生态原产地品牌打造、举办中国农村能源科技创新大会以及连续八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大会提供了持续动力。

(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孙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