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银川
2021-08-09 09:22:42
人民网银川8月8日电 (高嘉蔚)立秋过后,凉风消夏。走进宁夏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师尹光华正专心地修复着一本清朝的古籍——《近思录》,40年的时光里,她帮助了不少古籍对抗着岁月的损耗,为古籍“寻方开药”“诊病医治”,让它们重现气韵神采。
古籍修复,虫蛀、发霉、断线等“伤病”是常态,它所遵循的的原则是“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古籍原始的面貌?!笆导什僮鞴讨?,我们要先对古籍进行‘诊断’,判断出古籍破损原因、破损程度,然后经过配纸等工序制定修复方案。”尹光华介绍,其中,修复古籍所用的纸张材质也有所考究,选取的纸张材质要颜色相同或相近,不能增加修复部位的厚度。
拆页、编号、选配纸、清洁、修补……“修复一部古籍,工作十分琐碎、繁杂,很磨性子,也要耐得住寂寞。人们常把古籍修复师比作为古籍‘治病’的‘医生’?!币饣怠?/p>
“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虽然古籍修复需要每天伏案且枯燥乏味,但也是一种修行?!痹谝饣蠢?,古籍修复师不仅要耐得住性子,还要有责任心。一次次修复古籍的经历,也练就了尹光华沉稳、安静的性格。
“每当修复完成一部古籍、装订好,我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希望能在退休前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尹光华对未来充满期许。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