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山东网
2021-09-02 09:18:47
当工业社会与科技革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的主要动力,当环境和气候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当人类结成命运共同体,如何实现自然、环境、生态与人类心灵在诗歌中的创造和重构?诗人,又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2021青海湖诗歌节嘉宾合影
8月4日,由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承办、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的2021年青海湖诗歌节暨“梦幻海北”诗人对话会在青海湖畔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诗人以诗会友,探讨诗人如何成为环境、生态和自然的保护者,通过诗歌向伟大的河流和群山致敬。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出席了本次对话会。海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永昌和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分别围绕“自然、环境、生态与人类心灵在诗歌中的创造和重构:向伟大的河流和群山致敬”这一主题发表致辞。诗人、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主持了本次对话会。
以诗歌增进了解、传递文化、致敬自然
会上,诗人、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高明,诗人、波兰驻华大使夫人伊莎贝拉·蔡娅茨考斯嘉,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诗歌翻译家鲁登科·瓦列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驻华代表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吉列尔莫·普利多以及翻译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江,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树才,北大法语系主任、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董强等嘉宾围绕主题坦诚交流、分享观点,现场金句频出,气氛热烈。
中国作协《诗刊》主编 李少君
李少君表示:诗歌往往源于触景生情,中国诗歌特别强调具体的情境,情境其实就是一个现场和场景,总是和地点、地方和地理相关。中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及生态多样性带来了诗歌,人文含义与天然风景的结合,使诗歌显得厚重,又不失人间趣味,地名本身散发着诗意,诗歌又给地名抹上一缕美丽的色彩。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振江
赵振江谈到,诗歌创作不是自我表现、自我雕塑、自我满足的工具,而是一种传递和表达思想信息的手段,因此他(聂鲁达)从不过多地注意语言技巧本身,而是始终瞄准现实,无论是主观的、客观的、个人的、社会的或者自然的。他的语言不过是准确或近似、清晰或朦胧地表述现实的符号,这就是聂鲁达和《漫歌》带给我的启示。
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 高兴
“自然无处不在,因而它也就成为文学创作中绕不开的主题;自然恒久存在,却又富于变幻,因而它也就成为一个难以穷尽的主题?!备咝颂傅剑判愕淖匀晃难ё髌房梢匀梦颐强匀坏姆岣恍?、复杂性、矛盾性和神秘性。与其说自然是文学绵延不断的源泉,毋宁说自然本身就是一本人类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 树才
树才认为,想接续中国的“自然诗学”传统,中国诗人必须重新研读古诗,首先从“气脉”上接通,然后置身于“自然山水”之中,看见和听见“草木鸟虫”的形象和声音,通过同自然万物的凝视和对话,重新确立个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一个感觉者,一个歌唱者,一个谦卑者,甚至是一个沉默者。
北大法语系主任、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 董强
诗人与象征森林的亲切注视,是一种对望,是“相看两不厌”。董强表示,“这种相互间的亲切对望,让大自然成为人真正的栖居之地。诗的语言,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最好媒介。人的意识之诗,不仅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更在意识与自然的往返之中?!?/p>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剑钊
汪剑钊认为,山是大地的骨骼,让我们学会了站立着面对世界;水是大地的血液,让我们有了运转的能量。没有了这些“骨”与“血”,世界就是一片荒原。人栖居于大地,必须向大地感恩。诗是我们写给大地的感恩辞,让我们能够借助语言的方式向自己的始源表达一份敬意。
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 张德明
自然是神奇的,也是伟大的。张德明表示:“敬畏自然,爱护地球,向每一株小草、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高山致敬,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肩负的历史重责,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文学母题?!?/p>
诗人、《十月》杂志事业部主任 谷禾
谷禾表示,诗人书写变化和动荡中的自然与生态,理当在自我的心灵之镜中映现出代表了和谐自然和文明生态的伟大河流和群山——它们给予了诗人源源不断的身心滋养和写作灵感,诗人理当以诗歌中的创造和重构,呼唤和敦促人类向和谐自然和文明原乡的回归。
用诗歌向伟大的河流和群山致敬
青海湖诗歌节致力于以跨越文化的国际视野,为世界诗歌的兴盛创造新的机遇,使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并茂并存、交流交融。事实上,不断推动中国诗酒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也正是本次诗歌节支持单位——中国白酒产业优秀代表泸州老窖所积极践行的使命。
泸州老窖是从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发展而来的知名民族企业,是拥有数百年酿造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名酒”,也是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白酒品牌。一直以来,泸州老窖秉承“天地同酿 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致力于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诗酒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2017年起,泸州老窖连续承办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将极具中国特色的诗酒元素面向全球进行文化交流互鉴。五年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诗歌艺术文化领域的顶级盛会,共吸引了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国外诗人、3000多位国内诗人、数十万名诗歌爱好者的参与。大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架起了世界各国文化沟通、文化互鉴的桥梁。
未来,泸州老窖将继续用全世界听得到、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世界性传播。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