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5:46:54
四月中下旬之交,巍巍大秦岭翠绿如海,由南至北,自东向西,各类花期如约而至。生栖在这方“绿肺”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等各种世界罕见的珍稀动物,正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春光雨露。
在秦岭深处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で?,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这里的历史时刻至今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当天,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ず们亓肷肪常匀繁V谢褡宄な⒉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华社报道截图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语重心长的重要讲话,对秦岭的历史文化定位和生态?;ぶ匾庖遄髁俗罹嫉内故?,也让秦岭良好的生态和美丽的风景通过新闻传播到了世界华人圈,不少久居海外的华侨在不同国家纷纷表示,下次回国一定要到秦岭欣赏最美的风景。
茫茫秦岭,国之瑰宝。对于文化旅游工作者来讲,总书记的秦岭之行,既提出了守护好秦岭青山绿水、文化根脉,共同当好生态卫士的要求,同时也吹响了这座民族圣山、世界名山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让世界认识秦岭
对于秦岭,大部分人的认知源自于学生时代的《地理》课本,“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和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而现实中的秦岭,更多人了解非常有限。
云涌秦岭 陈宏伟/摄
为了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让世界真真切切的认识中国秦岭,2020年5月,全国多领域专家学者热情参与的“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悄然启动,作为世界首座大山旅游纪年史的《中国秦岭旅游年鉴》首卷编纂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把史书和概念中的“秦岭”呈现在现实的山水天地间,是实施大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联动促进工程的前提。2020年6月起,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和众多专家开启了多地联动办公模式——联合绘制首次“丈量大秦岭”实地考察线路图。在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专家组查阅古籍史书,寻访地质地理专家,对照现实地图做功课。在反复修订实施方案和线路行程后,又马不停蹄地与沿途各地对接道路变化、考察方式、采水地点、防疫规定、后勤保障、座谈人员等。因为线路漫长,关联市县太多,时跨中秋、国庆“双节”,各种不确定因素又大大增加了筹备工作量。
为此,专家组和工作团队先后在西安、天水等地多次彻夜召开协商会,商定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压缩团队总体人数,对参团每一位成员定岗、定车、定职责。
“丈量大秦岭”线路图
社会各界关注“丈量大秦岭”
沿线景区为“丈量大秦岭”纪念护照盖章
2020年9月26日,在陕西、甘肃两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中国地名学会、《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撰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历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与文化传播行动在西安和天水同时吹响了集结号。9月27日正值“世界旅游日”,来自地质、地理、考古、水文、地图、地名、旅游等多领域专家和文化学者等22人,正式从伏羲庙广场出发,浩浩荡荡地开启了“丈量大秦岭”、探访秦岭“边际线”的凿空之旅。
甘肃省文旅厅、天水市政府领导为科考团授旗
9月27日至10月5日,科考团披星戴月式跨越黄河、长江水系,穿戈壁、过草原、上高原、走湿地、探水源、看史迹,穿越5省22市69县区,在27个节点开展科考和文化传播活动,车行与徒步达4000多公里,终于完成了首次对秦岭边际线和渭河、汉江、淮河等秦岭江河源和嘉陵江、白龙江、洮河、丹江、洛河等水文考察与水样采集。沿途发布科考文章与相关报道超过40篇,举办科普和相关座谈活动十多场,其中在天水举行的“秦岭与世界遗产对话”、在丹江口举行的“向祖国问好”、在桐柏山下举行的“月是秦岭圆”、在主峰太白山举行的“大秦岭人文与自然体验对话”影响巨大。
大秦岭人文与自然体验对话现场
专家学者在江河源头采集秦岭之水
科考团专家在白石山下进行秦岭地质知识科普
秦岭山系水样展示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组织“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和文化传播行动的专家学者及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地矿集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历时6个月,先后召开各类研讨会、推进会、对接会等近50次,终于完成了秦岭边际线绘制和关于秦岭历史文化、旅游地理范围、旅游资源类别与数量三大课题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秦岭地图》、《中国秦岭旅游图》等多个历史性成果,首次向世界完整呈现出了一个生态优美、水系丰富、景象万千、风光独好的世界级中华大秦岭生态旅游圈的完整形象。
让国人爱上秦岭
基于“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和课题研究成果,编纂世界上首座大山的旅游纪年史,是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动员人们认识秦岭、保护秦岭、促进秦岭文化传承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
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组织专家、专业团队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根据专业认定的秦岭涵盖陕西、甘肃、河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7省1市的旅游地理范畴,关联33市、159个县(区/市)的行政区域,编纂委员会组织编辑部查阅、梳理了1000多万字的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对东西长约1494千米、南北跨度约689千米(最宽处405千米、最窄处53千米)、边际线长约4795千米、总面积约41.87万平方千米的秦岭旅游地理范围内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过程中,十多人的编纂团队夜以继日,近二十名专家学者不厌其烦反复论证、校审,既使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侵扰之下,编纂工作也从未停歇。
《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纂工作研讨会
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殿彬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著名秦岭文化学者王若冰、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原二级巡视员杨新波以及不少地质、地理、文化、旅游、地图、社会学专家自始至终全程参与编审工作。与年鉴编纂相同步,编委会还于2021年3月正式开启了“中华秦岭大讲堂”,线上线下向国人讲述秦岭知识,普及秦岭生态保护意识,呼吁构建秦岭生命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审阅秦岭旅游图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为《中国秦岭旅游图》样图标记
《年鉴》编纂委员会开启“中华秦岭大讲堂”
2021年9月,凝聚众多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心血与“为秦岭立传”情怀的历史上首本《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1)终于正式出版发行。首卷《年鉴》按照8个类目、51个分目、1616个条目,首次系统阐述了秦岭旅游地理范围、地质地貌、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全面梳理了秦岭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旅游业态、发展现状和秦岭区域世界级、国家级文化旅游资源特点与分布情况,并对截止2020年12月秦岭58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自然?;で⒐壹段奈锉;さノ弧⑹澜缫挪冉辛俗酆辖舛?,首次公布了秦岭地区256处4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的存量,其中旅游大事记时间跨度长达43年。
众多专家指出,首部《中国秦岭旅游年鉴》堪称关于中华秦岭人文与自然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综合性、科普性、文旅类历史文献和工具图书,不但在中国旅游史、世界山岳史上是一种巨大突破,第一次从现实意义上凝聚了“中华秦岭”的概念和形象,还将对人类认识秦岭、保护秦岭,推动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助力秦岭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培育和打造等方面产生历史性深远影响。
《中国秦岭旅游年鉴》展示图
在《中国秦岭旅游年鉴》首卷编纂的同时,指引人们行游秦岭的历史上第一张《中国秦岭旅游图》的策划、编辑、绘制等进度,也让更多人充满期待。2021年5月,《中国秦岭旅游图》在万众关注下盛装揭幕时获得了全国关注。2021年8月,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中国秦岭旅游图》正式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自此,中华秦岭终于以完整的地理形象和导游方式亮相于旅游市场,千百年来史书上的“秦岭”概念终于以现实版完整呈现,秦岭生态?;び胛幕小⒙糜未俳姆段Ш托卸哟私泳咛寤?。
《中国秦岭旅游图》
建设秦岭生态旅游共同体
形若“汉俑”般的茫茫大秦岭守护在中国版图中央,它缝合着中国大陆,衔接着青藏高原,连通着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阻隔着南北气流的对冲和长江、黄河水系的流向,用万千自然色彩装饰着美丽中国的中轴线,又以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巨量资源,添彩着中国旅游市场,为中华文化弘扬提供着取之不尽的源泉,也为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提供着厚积薄发式的优质资源保障。
秦岭主峰太白山 陈宏伟/摄
当代旅游业是以人员流动、体验消费为特点的新兴经济产业,促进秦岭山系人们相互认知、民众互访,是构建我国中部新型旅游消费圈、加速秦岭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促进秦岭山系富民强县的重要手段。据统计,秦岭旅游地理范围内的7省市所辖33座城市,拥有总人口14664.23万,他们既是携手建设秦岭生态旅游共同体的参与主体,也是推动秦岭旅游发展,实施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的消费与服务主力军。
2020年10月5日,在秦岭主峰太白山举行的“大秦岭人文与自然体验对话”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多地的“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与文化传播团队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表的《“丈量大秦岭”公益传播活动共同宣言》,提出了“推动和践行秦岭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秦岭山系各级各部门合作、行政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力,促进秦岭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多业合作、协同发展和共建秦岭命运共同体”的6点倡议,这些倡议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得到了各方合力有序推进。
安徽天柱山 宫相恩/摄
2021年5月26日,秦岭山系东西南北中地理方位的文化旅游行业和市县区代表,分别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向西岳华山汇聚,由于将要进行历史上首次以“中华秦岭”之名合作牵手,所有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5月27日,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渭南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华阴市人民政府、华山管委会与《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委会、中国地名学会、陕西省旅游协会联合主办了2021首届秦岭旅游(华山)合作大会,渭南市副市长杨武民、华阴市市长李晓曦进行了首开秦岭7省市旅游合作大幕致词,《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委会专家团队进行了“让世界认识中国秦岭”三大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嵘鲜状渭蟹⒉剂恕爸谢亓?00景”和“大秦岭边际线上的最美风景”推荐名单,并揭幕了历史上首张《中国秦岭旅游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从阿尔卑斯山下发来了视频讲话,并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法国巴黎大区议员、欧洲华语广播电台董事局主席蔡联华等分别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来贺电,对“中华秦岭”旅游形象正式走向旅游市场致以热烈祝贺,并表示对疫情之后畅游秦岭充满期待。
2021秦岭旅游(华山)合作大会现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张辉等,分别围绕秦岭文旅大品牌塑造、秦岭文旅共同体建设、共建共享秦岭文化旅游圈、推动秦岭生态?;ず褪澜缂堵糜文康牡亟ㄉ璧冉辛酥髦挤⒀?。
来自秦岭各地的代表第一次以秦岭同山同水之名欢颜相聚,共同为秦岭优美的生态、灿若繁星般的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式的风景资源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鼓掌欢呼,所有的直播现场画面都真实的记录了这次大会的历史盛况。
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左起依次为李国强、肖云儒、张辉、王若冰、王殿彬)
在本次大会上,秦岭7省市正式成立了大秦岭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举行了首次中华秦岭文化旅游展,在华山西岳庙前举行了首届“秦岭风景?华山论?!?,来自陕西华山、甘肃麦积山、四川光雾山、重庆大巴山、河南伏牛山、安徽大别山等著名风景地负责人畅谈秦岭文化共享和市场合作,共赞《中国秦岭旅游年鉴》和《中国秦岭旅游图》出版面市的深远意义,表示将相互深度合作,共同努力让世界认识秦岭,让国人爱上秦岭。
“秦岭风景?华山论?!毕殖⊥?/p>
2021首届秦岭旅游(华山)合作大会全体参会单位共同发表的《携手促进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华山)宣言》,向全社会发出了?;で亓?、共建秦岭生命共同体、共建秦岭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倡议,提出了努力实现秦岭跨地域合作,推动民众互访、客源互送、优势互补、联合宣传、共同受益的行动计划,一致表示将携手助推秦岭品牌塑造、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对大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报道,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中,推动城市间、市场间合作的大幕拉开,通过不同平台和纽带的不断互动,未来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大秦岭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专家聘任
持之以恒讲好秦岭故事
秦岭之美属于世界,当好生态卫士,守护秦岭文脉,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旅游业致富一方、造福山系的必然要求。
根据大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联动促进工程计划,2022年,凝聚大秦岭更广泛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合力,将持续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文化旅游向多领域综合促进延伸。目前,《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委会已先后两次召开了2022年卷编纂工作推进会,“送你一个大秦岭”系列科普和文创产品正在抓紧进行创意论证,畅游秦岭系列线路也在多方联合策划和设计之中。继《中国秦岭旅游图》之后,服务自驾车市场的首张《中国秦岭旅游交通图》已通过选题审核进入绘制阶段,“中华秦岭大讲堂”今年也将加密场次、扩大专家队伍,陆续进入市县及相关行业普及秦岭知识,着力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双推进”。
据《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疫情影响,2021年“丈量大秦岭”主题科考与文化传播行动受阻,今年起将开展持续性的“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与文化传播行动,2022年主题聚焦“风景的高度与温度”,众多领域专家学者已踊跃报名参与;秦岭数字博物馆建设和秦岭文化示范工程也被多方广泛认可,目前正在筹备之中;今年,还将联合多方策划举办“送你一个大秦岭”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让秦岭之美通过直播走向世界。通过多种组合与分项实施,将不断丰富秦岭文化的多元表达和传播方式,添彩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
中华大秦岭,是一方生态文化宝地,是一座蕴藏着千古中华传奇,遍布无限美景、充满现代活力、拥有着广阔前景的世界级伟大山脉。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参与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的专家学者和工作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向国人和世界讲好秦岭故事而不懈努力,由此倡导共建共享的大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圈,必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作出新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