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全国兼职论坛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夜猫子品茶论坛网址51茶楼论坛网

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3-08-01 13:34:15

字号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是丰富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必要前提。

宋银霞

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民族的根。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在这100余年里,近代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完成了推翻封建制度、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壮举,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同时,封建落后的政治制度加诸于民众思想上的禁锢也逐渐得到解放,各种新的思潮、新的文化不断涌入。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既是喧嚣争鸣、动荡不安的革命史,也是破旧立新、勇开新篇的文化史,是历史文化教育绕不开的一段重要历史。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有助于培育和增进广大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力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经验,构建完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也要时刻观照民族历史,以史为鉴,从过往历史文化中汲取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时间跨度上看,虽然近代历史不算太长,但是社会各方面变革均较为深刻、对当代中国影响较为显著的历史时期。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是丰富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必要前提。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好近代历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过去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加强历史学习,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这个文化碰撞愈发激烈的时代,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继承是传播的前提。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要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首先就需要大学生积极完善和深化自身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对一定时期内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发展成就、社会文明建设程度的清晰认知。中国近代历史风云激荡,许多社会思想、制度经历了推翻、革新、重建的过程,在文化发展方面也可以说是新旧交替、百家争鸣、风云涌动。因此,作为担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推广传播重任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加强对近代历史文化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近代历史文化素养,才能基于新时代历史坐标,为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贡献力量。

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践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首先要培养文化传播主体对自身民族、国家的深厚情感,增强文化传播主体对民族文化的强大自信心和责任感。这种情感和责任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系统性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关键。在当下国家大力呼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际,高校要以近代历史文化教育为切入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模式,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培育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要从思想认知、价值理念、道德情感等层面塑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让其自觉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

当然,高校教育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科学实施近代历史文化教育,以培育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对高校现有的历史文化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围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等工作,对高校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进行科学设计,赋予近代历史文化教育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提升相关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高校要积极推动近代历史文化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将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虽然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本身即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近代历史文化教育侧重从文化角度梳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深刻影响,而《中国近代史纲要》更强调突出课程的“史学”元素,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大学生史学研究能力。现在,将其重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寻求学科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能够更为全面立体地发挥近代史课程的育人效果。最后,要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文化教育课程的育人成效。这里的强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革新课程教学理念、加强高校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系统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创新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以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为目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强化近代历史文化教育课程育人效果,注重从历史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从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加强近代历史文化教育,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首先,积极构建信息化历史教学系统,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时下,各类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历史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高校应以提升历史文化教育课堂质量为目标,以数字化教学系统为平台,在保持传统历史文化教学课堂基础地位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与需求,灵活采用慕课、视频课、移动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系统的信息处理、协调管理作用,激发各类创新教学元素的正向刺激作用,以提升历史文化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目前历史文化教育创新的一种普遍模式,信息化教学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工作的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是解决传统历史文化教学创新活力不足的有效手段。

其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口,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历史文化教学不是单纯的思想理论灌输,高校应当积极拓展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学路径,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下理论课堂模式,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平台、人才资源,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比,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我国近代历史文化产生更全面、深刻、立体的认知。比如,高??梢园饕褰逃腥肟冢谥匾方诘憧姑抢?、缅怀先烈、感恩当下的综合性历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到烈士陵园祭奠等活动,加深大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其浓厚的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让大学生能够有意识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又比如,高??梢酝ü侔旌焐渌卸粱帷⒔分毒喝?、近代历史文化主题文艺晚会等活动来进一步丰富近代历史文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校历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

最后,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对近代历史文化传统的浓厚兴趣。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育阵地不只是在课堂上,课外引导和自主学习同样意义重大。高校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通过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等多种手段,策划实施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从近代历史文化中汲取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并加以凝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激励学生、规范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的精神面貌,营造良好学风。

(作者系焦作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