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4-01-09 12:31:21
胡东亮
作为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高校教学研究体系的重要契机。新时代,如何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实现爱国主义、文化品格教育相融合,强化文化自信教育,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积极助力。高校应创新思政课教学,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现,赋能大学生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等培养。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提供多样手段,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更为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可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分主题、分时段地为大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二是利用青年大学生广泛接触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借助网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比如,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大思政课专题的形式向大学生推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线上专题讲座,为大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利用微信群,分类型地推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资讯,同时可利用微信小程序设计相关知识竞赛任务,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改革传统的思政课程考核机制,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核占比,并将相关实践活动所获分值纳入综合成绩中,从而引起大学生对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
夯实思政教育内容基础
新时代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文明传承的基础之上,高校应以思政实践教学为抓手,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时代价值,把中华文明中“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道德资源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塑造青年学子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以充分展示中华文明持续的生命力。
一是与学术资源和文化遗产丰富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等进行合作,使其成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机会。比如,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所拥有的学术资源、文化资源等组织展览、讲座、演出等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二是开展以考察、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或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培训班等,引导大学生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文化自信、民族情怀的培养。三是定期在校组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相关主题的读书活动,围绕各类特色非遗举办一些体验活动等,多渠道、多方面地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学校的宣传手册上、学习天地展示栏里增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为大学生创造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效开展以文化人实践
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热心人、坚守人,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贡献力量。
对于高校而言,一是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组建一支既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又掌握思政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发展规律,有着较高教学技能的高水平、高质量思政教师队伍,为思政教育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二是要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等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了解、熟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自己的认知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中。比如,针对研究型教师,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为主题开展专业培训,以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赋能;针对新入职教师,以提高教师文化知识积累的自觉性为主题开展专业培训,引导、激励教师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内涵与精髓,为其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以更为有趣、灵活的方式向大学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知识基础。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挑战,也赋予了新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并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在高校的价值引领作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优势,引导大学生多维度汇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参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文化自信引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