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24-11-11 14:28:59
乐丽霞何苇
在当前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之际,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找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多元化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进程。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高校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除了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内涵外,还可将其与语言教学结合,尤其是外语教学结合,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外语教育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人才为目标,更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这既是丰富学生文化涵养、扩大学生民族文化知识储备的必经之路,也是支撑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现实需要。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高校外语教学,并将其转化为提升语言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增强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是语言教学工作者和文化学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价值意义
优化外语课程内容,推动外语教学创新。多年来,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其他小语种教学,我国外语教学都是坚持“目的语”本位的思想,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学都以目的语为主体,追求外语教学的“纯正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人才培育的“民族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母语文化本位属性”。语言人才培养应当将中华文化的弘扬发展放在关键位置,丰盈自身以影响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将对外语教学课程产生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中华文化在课程内容中的比例、丰富语言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外语课程的民族文化属性。藉此,课程内容的丰富与优化将为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契机,有利于改变外语教师对外语课程教学的认知,扭转其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母语文化在外语课程中的融入将为教师创造更充足的教学创新空间,形成更为稳健自然的教学节奏,教师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实践性语言教学活动等,促使外语课程教学提质增效。
夯实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弘扬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自身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发展方向有理性把握,树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自信,才能挑起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走向世界的重担。外语专业大学生是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第一梯队,对其的专业性培养必须扎牢民族文化之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其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滋养其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开拓其文化格局、视野,帮助其成长为语言专业素养过硬、文化情操高尚的人才。而这一切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前提,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教材、课堂及其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路径思考
破除传统外语教学理念束缚,优化外语教学课程设计。诸多外语课程教师和学习者均有这样的印象,即为了追求外语教学的“纯正化”,必须完全以“目的语文化”为本位,包括口音、腔调、语法、结构、文化等,他们认为只有完全模拟外语文化背景和应用场景,才能让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外语。这其实是对语言教学规律的一种误解,在当前跨文化交流愈发常见的背景下,学习者对本民族文化的系统掌握和深刻理解其实是有利于其外语学习的。先从母语文化环境中熟悉外语的语言结构、语法逻辑、应用规律,能够更快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外语交流应用的基本功,为更高阶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要求外语教学者破除传统外语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入开展外语教学的课程优化设计:一是要提高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理论课程中的占比,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语言教学创新价值;二是要提高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外语综合实践教学的能力,开展多元化语言教学,丰富外语教学课程层次;三是以文化译介为突破口,以文本翻译、文化译介训练学生外语基本功,创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外语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语言课堂教学效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为契机,深入推动外语教学模式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将赋予外语教学课程以新的面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也必须跟上。一是要秉持“以文育人”的教学理念,多从文化内涵发掘、文化特色差异比较、文化价值评论、文化精神内核提炼、文化风俗形成、文化历史脉络延伸等角度开展外语基本知识教学和外语应用实践训练,让学生在领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发展价值的过程中夯实外语交流应用的基本功。二是要增强外语课堂的教学互动,采用小组学习、课外综合实践学习、项目任务式学习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变传统语言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性的模式,通过设置丰富的语言学习任务小项,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是要从单一线下教学转向线上线下协同并进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创新性与效率为目标,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课堂。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民族文化融入外语教学营造环境。校园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离不开优质校园文化的助力。高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外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校风学风、人文精神的精髓,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同时,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外语课堂上的传统文化协调统筹起来,以校园文化为切入口,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课堂,并以课堂文化价值传播反哺校园文化建设,使两者形成互促互进、协同发展的关系,密切外语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开拓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广阔空间。
(乐丽霞系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何苇系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