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建宏,刘永利
2025-02-08 15:14: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进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底蕴与悠久的传统。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合理利用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鉴于此,文物的?;すぷ髫叫璐罅烤弑父咚刂视敫呒寄艿淖ㄒ等瞬?。而文物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文化遗产?;ち煊蛉瞬诺墓丶揪?,其改革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新时代浪潮中,国家对文化遗产?;すぷ鞯闹厥映潭热找婕由?,为文物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5月,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携手发布了《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文件为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要求?!兑饧分忻魅诽岢隽硕嘞畲葱戮俅?,如鼓励职业学校与文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文物修复与?;さ男槟夥抡媸笛祷兀约拔奈锛ㄈ嗽钡氖迪笆笛祷?,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文物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产教融合的形式,更为创新文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措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文物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文化遗产?;な乱堤峁└蛹崾档娜瞬胖С拧F涓灸康脑谟诠菇ㄒ桓龈油晟?、更具活力的文物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文物?;すぷ鞯男枨螅嘌龈喔咚刂实奈奈锉;ぷㄒ等瞬?,推动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文物?;ぷㄐ扪г鹤魑奈镏耙到逃煊虻馁?,依托陕西省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地域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体系,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围绕《意见》的出台,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文物?;げ倘诤瞎餐濉崩硎碌ノ恢澳茏饔?,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多样化载体,为文物职业教育与文物事业深度融合搭建桥梁,力求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打通与文博机构之间的畅通渠道,大胆探索多样化合作形式,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文物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
项目式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推进,是学院创新培养模式的重要核心。学院与多家文博单位和科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学院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产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共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产教融合实训,开展大学生毕业实习、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企业还可以为学院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企业聘请学院在产业领域有深厚研究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或研究人员作为企业的特聘专家,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项目指导或技术支持。学院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员工作为学院的业界导师或客座教授,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科研项目、实习指导或毕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近年来,学院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比如,学院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的虚拟修复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虚拟修复练习,提前预演修复过程,从而提高修复的成功率。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开发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如文物三维扫描与建模系统、虚拟修复系统等。再比如,学院发挥文物保护与文博创新等资源优势,与文博单位合作共建博物馆、文博展厅,协同企业共建文博领域资料馆、文物主题廉洁文化馆,等等。项目式深化校企合作,为学院与企业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
数字化背景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构建了包括电子图书与期刊、在线课程与视频教程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在内的丰富数字化资源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文物修复与?;こ【肮┭行槟夥抡媸笛椴僮骱土废?。为学生提供了便捷、多元的学习途径。这些资源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还推动了文物职业教育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迈进,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文物修复与保护环境,模拟不同材质文物的修复过程,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复杂的修复操作,无需担心对真实文物造成损害。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同时,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为教学改进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广在线教育和远程培训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示范性共建实训基地
多年来,陕西文物?;ぷㄐ扪г河肷挛魑奈锉;ぱ芯吭?、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比如,学院与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文物修复与?;な笛祷兀嫉孛婊?00平方米,配备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双方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授课和项目合作等模式,共同制定实训计划,邀请文博专家授课,并承担文物修复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还促进了文博单位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な乱档姆⒄?。
学院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意见》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寻求与外部单位的合作机会,与多家文博单位携手共进,共同建设文物修复与保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文物鉴定人员实习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平台。这些基地的建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训环境,也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目前,学院正紧锣密鼓地深化落实2025年1月9日通过并颁布的《陕西省黄帝陵?;ぬ趵?,以此为契机,筹建“数智文物?;ば槟夥抡媸笛祷亍?。该基地将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研究成果,以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独特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通过这一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文物?;び胄薷吹睦斫猓莆障冉男槟夥抡婕际?。同时,学院还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黄帝陵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好黄帝陵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黄帝陵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平台型集成技术成果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文化遗产?;び氪葱吕玫暮耪?,2024年专门成立了文博研究院。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学院在文物?;び肜昧煊蚵醭隽思崾档囊徊?。文博研究院自成立之初,便将研究应用关于文物?;だ玫攘煊虻募际醭晒魑浜诵娜挝裰唬铝τ谕贫г涸诟昧煊虻目蒲惺盗τ虢萄е柿客教嵘?。
文博研究院聚焦安全防护、文物?;ば薷?、考古发掘、展示利用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正在深入研究和实践,集成国内外先进的文物?;ぜ际?,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努力构建一个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技术平台,便于学院师生通过平台了解最新的文物?;ぜ际醵?,参与实际项目的操作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为学院师生提供丰富的、前沿的学习与实践资源。此外,文博研究院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高校及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物?;ぜ际醯拇葱掠胗τ?。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共享等方式,研究院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为学院在文物?;だ昧煊虻姆⒄棺⑷肓诵碌幕盍?。
总之,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和建设产教融合多样化载体,不断探索实践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方法。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文物?;と瞬?。这些人才不仅促进文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局。未来,学院将秉承校训精神,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物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陕西文物?;ぷㄐ扪г涸撼?strong>贺建宏;国家文博文旅数字应用重点创新实验室专家、京南廉洁文化馆名誉馆长刘永利)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ngc96.tqlkx.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